2016年1月31日,知名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發表文章預測了2016年在先進材料領域可能出現的三個趨勢:
1、碳納米管(CNT)產品終將綻放。
經過多年的炒作和隨之而來的供應過剩,CNT行業在2013年開始分化,有部分廠家被淘汰。而能夠提供更強大技術的公司幸存了下來,開始成規模地向市場供應產品。例如,CNT生產商General Nano的產量提升到了大約10萬平方米/年。更為重要的是,在2015年它的成本減少到了10—50美元/平方米之間,在這個價格點上,由于重量更輕和處理能力的增強,它輕而易舉地就能夠取代當前的金屬網格,作為航空航天的電子干擾屏蔽材料。而且General Nano現在正與其主要競爭對手 Nanocomp Technologies聯手,大批量地提供納米管板材產品。而且,不僅是碳納米管板材產品正在獲得成功。比如Molecular Rebar已經授權將納米管橡膠產品用于輪胎;而 Zyvex Technologies正在繼續尋求增加合作伙伴。雖然市場預期在碳納米管領域競爭仍會很激烈——這里仍然充斥著乏善可陳的初創企業和過早擴大的生產能力——但是2016年將開始帶來成功。
2、3D打印初創企業和主要廠商以軟件和傳感器為中心尋求差異化
在2015年,我們能夠看到大量的新企業出現在3D打印硬件領域。從提供FDM技術的Cosine Additive、到基于SLA技術的歐特克、再到提供SLS技術的MatterFab,這些通過開放技術和材料將自己與原有的主要廠商區別開來。與此同時,原有3D打印領先廠商對于材料和硬件的控制已明顯減弱。開放材料和硬件已經在行業中取得共識,那么新進入者和老牌廠商需要一個新的標準將彼此區分開來。MIT的一項新發明為這個新標準提供了線索——它用一個便宜的相機就實現了閉環反饋系統,無需添加高端昂貴的硬件,即可大幅提高3D打印質量。與此同時,3D打印技術的發展使得低質量的STL文件格式越來越成問題——而微軟領導的.3MF 格式有望成為3D打印的新標準和文件格式.
3、物聯網(IoT)的出現為傳感材料創造了機會。
在2015年,傳感材料——特別是那種可以探測腐蝕和損壞的傳感涂料——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這些材料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與電子技術接口,因為它們的輸出信號往往是化學標記或顏色變化,而非容易理解的電氣信號。然而,2016年有可能會有更多的物聯網設備出現在工作場所內,包括智能眼鏡和智能手表等,所有這些都將攜帶傳感器,比如氣體傳感器和攝像頭等。大量在工作場所涌現的傳感器,將大大改善傳感材料和物聯網設備的通信。市場預計2016年物聯網的興起將會促進傳感材料作為一類專門材料的快速發展,并導致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進入。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