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星激光設備生產出的精準鷹的模型 南都記者 陳奕啟 攝
即將于本月底舉行的“2016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無疑又將在東莞掀起“智能制造”的風潮。在工業4 .0數字時代,企業仍存在專業人才缺乏、前期投入巨大、技術壁壘等困境,但也在工藝革新以及市場開拓上,走出了一條路子。南都記者搶在盛會之前,探訪東莞智能裝備產業。
11月中旬的東莞,位于東城牛山外經工業園里東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顯得很安靜,走進車間里,只聽得見機器轉動的微弱聲響,幾位工人不時觸摸工作臺前的電腦顯示屏,操作工作臺上的按鈕。
這樣安靜的場面,讓人很難想象出,這個2010年年產值才1000萬元的企業,經過六年的發展,年產值已經達到3億元人民幣,現在每年生產超過8000臺套各類專業激光成套切割設備,市場遍及全球。力星的絕活,就在于以一半的價格,取代傳統工藝的新工藝。
工藝改進,價格反而更優惠
在工人的演示下,一臺激光機器,對著鋼板掃一掃,20秒鐘功夫,一朵新鮮出爐的放射性花瓣的圖案在鋼板上綻放,整個樣板的形成,前后不過幾分鐘。如果使用傳統的沖壓的方式,然后用模具切割,工序較多,而且一旦零部件的形狀發生變化,模具也得跟著改變,時間長,合格率低。
“這種管板一體機融合切管、切板材兩種功能”,力星激光的副總經理尹德生介紹,這項技術的研發,是應市場之需,“過去這種工藝,傳統的技術只能有工匠用鉅刀、錘子琢出來,即便如此,也只能形成有棱角的R形產品,而一體機則通過激光雕刻出來的產品,其精密度高達0 .1m m,且接口間可以實現無縫對接。”該產品無論在性價比、精細度、穩定性、美觀度均比傳統的設備優勝一籌。
然而這款單體機工藝雖然改進,價格反而更優惠了。尹德生介紹,這個單體機比傳統的設備便宜二分之一,即用一半的錢可以買兩種功能。”這個管板一體機也是力星激光的拳頭產品之一,產品遠銷印尼、泰國等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東莞這個主戰場,也與金達照明、宇球電子等東莞知名企業均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
自動化設備比國外便宜1/3
南都記者還搶先看到了力星激光今年將在智博會上展出的機器人設備。這款機器人多工位焊接機可以鍛造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鷹雕塑。
走進2號生產車間里,機器人多工位焊接機整裝排列,工作人員按下電腦指令,這款自動化生產設備能便能自動抓取物料進行切割,機械手在物料切割完后,便自動下料、搬運,將半成品輸送到焊接的工序。
“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完整的設備,是市場發展的趨勢。”尹德生說,廣日電梯斥資2000萬元買下這款自動化設備,力星為許多企業定制的激光切割柔性生產線上,實現了激光切割機與自動生產線的有效聯結,形成一套完整的從上料到切割的程序,實現了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們的設備的價格比國外便宜了三分之一還多。”尹德生說,價格優勢能夠幫助企業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國內市場挖掘的空間還非常巨大。
對標國際抓準市場契機
談及企業的發展的秘訣,公司副總經理尹德生稱,不斷提高產品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是企業能在市場不斷攫取份額的關鍵因素。
與從制造端走向信息端的德國工業4.0不同,在尹德生看來,東莞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產業已初露崢嶸,但整體來看,東莞制造業目前基礎方面還不夠強。特別是傳統的基礎材料、基礎技術、基礎工藝和技術平臺。而智能制造又要求和信息技術結合,同時也需要大量高技術研發人才以及先期的投入。“以我們定制的產品為例,開發者肯定要求生產企業前期投入。”尹德生說,一般的小企業根本不敢起步,也無更多資金投入,而定制目前來說只是針對一些大中型企業。
盡管中國早在2013年便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激光切割機應用市場,但在國內唱主角的卻是國外激光設備制造企業,以歐系和日系為代表的外企占領了國內機器人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并且,面對中國如此大的鈑金、服裝、燈飾等眾多加工市場蛋糕的誘惑,外企在中國的本土化布局在進一步加快。
“給別人做貼牌永遠沒有主動權,也沒有市場積累。”尹德生表示,從開設工廠之初,企業就堅持做自己的品牌,未來也將是技術、渠道、品牌等的競爭。
文章轉載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