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管理咨詢的特點
生產管理工具箱是羅百輝老師在企業管理咨詢過程編寫和推薦企業高管使用的手冊,它遵循企業管理咨詢的一般規律,但生產管理咨詢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
1、必須深入生產現場。生產管理的對象是由企業中的人、財、物、設備、信息、能源等要素構成的,生產過程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過程,必須深入生產現場,了解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測量和收集相關數據,調查、分析生產過程中的異常現象,掌握生產過程的特點和動態生產過程的內在聯系,找出生產管理系統中的薄弱環節,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改進、改善、改變建議。
2、考慮行業特點與差異化。例如,流水型企業的生產能力取決于關鍵設備的生產能力,而加工裝配型企業的生產能力取決于綜合平衡后的設備能力。前者的重點在于年度計劃的科學性,后者的重點在于生產作業的合理性。因此,咨詢人員必須根據行業、企業等方面的差異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生產管理的咨詢。
3、用數據說話。對于生產現場進行分析,要采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并堅持以定量分析為主,重視各種數據的收集,依據實際數據進行生產管理的咨詢。
4、具備一定分析技術的能力。現代生產管理咨詢中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常不是簡單的計算,而是應用現代數學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使用計算機求得問題最優解,為咨詢方案提供必要的支持。
5、了解生產過程和活動。生產管理咨詢是以生產現場咨詢為主的咨詢,咨詢人員必然要進入生產現場,接觸生產工藝流程、設備、加工活動等;咨詢者只有在懂得或了解這些生產過程和活動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有效的咨詢。
二、生產管理咨詢的作用
通過生產管理的咨詢,企業可以更好地實現其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出比競爭對手更具特色的產品,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不僅如此,通過生產管理的咨詢,企業可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社會效益和社會責任。
三、 生產管理咨詢的內容
一、生產過程組織咨詢
1、空間組織的合理性分析
這方面的分析研究是為了尋找各生產活動單位和機器設備的合理布局,使之物流通暢、搬運方便、生產周期縮短。具體的可以從產品結構、物品的流動以及生產單位的平面布置等方面進行研究。
2、時間組織合理性分析
在生產過程中,如何使各工序和各生產環節時間銜接緊,生產周期短是時問組織的任務。時間組織合理性是通過分析找出生產過程時間組織中的薄弱環節,經過改善提高生產過程中的時間利用的效果。
3、現場作業方法分析
現場作業方法分析是通過對作業系統的記錄和分析,找出編排工藝與實際操作的最好方法,形成作業標準的活動。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從產品設計到加工過程中,進行以編排工序線路、搬運線路等為主的工序分析;以操作人員的配備、人和機器的配合等為主的作業分析;以操作方法為主的動作分析。
二、生產能力咨詢
企業的生產能力由固定資產的數量、固定資產的工作時間、固定資產的生產效率等因素決定。在生產能力咨詢中必須綜合分析企業生產能力的利用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能力發揮的原因,進一步挖掘生產潛力擴大生產。
1、生產能力現狀分析它包括能力與負荷分析、作業標準時間分析、運轉率分析、生產效率分析、勞動組織分析。
2、生產能力平衡的方法它包括工序生產能力的平衡、生產進度和設備負荷計劃的平衡、生產能力優化的數學方法。
3、在制品管理與生產周期分析它包括在制品數量分析、在制品資金占用分析、停頓與生產周期分析、提高生產能力的途徑。
三、均衡生產咨詢
企業的均衡生產,是指企業必須按照原定計劃規定的品種、質量、數量和交貨期,有節奏地進行生產。同時,企業內部各生產環節,必須有節奏地進行工作,即按照原計劃規定的時間間隔,完成等量或遞增數量的制品或工作量。
均衡生產咨詢的步驟分為:計算企業的生產均衡率、生產作業計劃的均衡性統計、分析產品質量對均衡生產的影響、分析生產周期對均衡生產的影響。
四、生產作業計劃咨詢
生產作業計劃咨詢的任務,是使企業的生產計劃得到科學的管理,并適用于本企業。這類咨詢的范圍涉及到計劃的實現率、計劃的管理體制、計劃的編制方法、計劃的實施與控制等方面。
四、 生產管理咨詢的方法
1、生產管理咨詢調查分析階段的方法
生產管理咨詢的調查分析階段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綜合分析階段和專題分析階段。
1) 綜合分析階段的方法
綜合分析階段是為了了解企業生產管理的概況,確定生產管理的咨詢課題。通常,綜合分析階段包含的內容有:生產管理資料分析、參觀與座談、產品分析、工序系列圖分析、作業率分析和職工意見調查分析等。其中,生產管理資料分析和參觀與座談是最常用分析方法。對生產管理資料的分析主要包括:對產品的資料、生產組織的資料、企業計劃與生產統計等方面進行分析。參觀與座談是指按產品的工藝順序參觀企業的生產流程,與企業生產管理的有關人員和生產骨干進行面談,以了解與咨詢內容相關的生產過程中的情況。
2) 專題分析階段的方法
專題分析階段是在咨詢課題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咨詢方法,對生產管理中的各個薄弱環節進行具體細致的分析,找出生產管理中的問題,并分析與發現其產生的原因。通常,專題分析的內容有:工程分析、時間分析、管理職能分析等。
工程分析包括:工藝線路分析、流程分析、流量分析、搬運分析、存儲與停放分析、生產能力負荷分析、生產日程分析、聯合作業分析、產品結構分析、產品質量分析、產品各類消耗分析和產品交貨期分析等。
管理職能的分析包括:計劃分析、信息系統分析、控制分析等。計劃分析由計劃(訂單)完成率分析、計劃編制方法分析、均衡生產分析等內容與方法構成;信息系統分析包含原始記錄分析、統計臺賬報表分析、作業事務流程分析等內容和方法構成;控制分析由調度方法分析、調度制度分析、計量與校正手段分析等內容和方法組成。
2、生產管理咨詢評估階段的方法
生產管理咨詢評估是對咨詢問題及其解決方案進行評估。由于生產管理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性問題,因此,生產管理咨詢的評估需要采用針對特定問題的具體評估與系統評估相結合的方法。評估方法的選擇應依據問題的自然屬性來確定。隨著對評估方法研究的不斷發展,生產管理咨詢評估有著很多可以選擇的方法,如可用于產品評估的PEST方法和SWOT方法;可用于生產系統開發管理咨詢評估的外部因素評價矩陣(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EFE矩陣)方法;可用于生產方式咨詢的內部因素評價矩陣(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IFE矩陣)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