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高端訪談

    海目星激光聶水斌:民企發展,人才引進是關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023-08-07 我要評論(0 )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從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31條政策舉措,為...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從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31條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這讓我們民營企業倍感振奮,也深受鼓舞。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尤其是減輕稅費負擔、加強金融支持和改善營商環境,有助于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并提升其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聶水斌說。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財經客戶端《聽民企心聲》欄目走進海目星(江門)激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下稱海目星激光),就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和成長路徑采訪了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海目星(江門)激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水斌。

    No.1

    民企發展,人才引進是關鍵

    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力量。民營企業歷來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但對許多民營中小企業來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是企業初創期的一大痛點。

    海目星激光成立于2008年,“當時公司剛起步,開不出很高的薪資,只有二三十名員工。”聶水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公司主營的光纖打標機定位于中小品牌市場,公司競爭力稍顯不足。

    經過多年蟄伏,海目星激光通過引進國際頂尖紫外激光器開發團隊,搭建起自動化人才隊伍。聶水斌表示,“現在我們的員工薪水高了,待遇提升了,還有股權激勵。”截至目前,海目星激光集團員工數量已超8000人。

    《意見》提出,強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暢通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渠道,推進民營經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聶水斌表示,民企發展人才引進是關鍵,“民營經濟31條”落地,有助于緩解中小民企初創期吸引人才困難的局面。

    No.2

    創業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

    作為一家“草根出身”的民營企業,海目星激光發展壯大背后,是國家對激光產業的大力支持,以及廣東良好營商環境的支撐。

    深耕行業15年,海目星激光總市值近百億元。聶水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激光作為產業升級的核心技術,長期以來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鼓勵和大力支持。

    近年來,海目星激光切入動力電池賽道,江門海目星作為海目星集團的三大制造基地之一,增長勢頭迅猛。

    聶水斌回憶道,“我們剛過來江門的時候面臨資金和人才短缺等問題,當地政府、銀行在各方面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持。”

    No.3

    為高質量發展貢獻“民企力量”

    民營經濟一直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底氣與招牌。自2017年以來,廣東民營經濟單位數、實現稅收、進出口總額等多項指標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首位。日前發布的2023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顯示,前100名中廣東企業占據11席,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八成,擔起廣東頭部企業的大旗。

    當前,廣東正培育萬億新能源產業集群,帶動一批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企業快速成長。今年5月,廣東印發《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臺12條政策措施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品高質量發展。

    作為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布局城市,江門已經成為廣東省新能源電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據悉,海目星激光高端裝備產業基地項目是江門市蓬江區近年來重點推進的項目之一。

    《意見》提出,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減碳技術和服務,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等領域投資力度,參與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聶水斌表示,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重視,令我們更有信心通過不斷創變革新與自我升級,用實際行動助力客戶價值提升,向世界展現民族品牌的實力與魅力。

    聶水斌表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廣東企業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責任和擔當。依靠務實奮斗,使“廣貨”憑借好質量、好口碑走進千家萬戶,走出一條“粵”來“粵”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以下為21世紀經濟報道與聶水斌的對話摘錄:

    21世紀:海目星激光成立于2008年,創業的契機和初心是什么?

    聶水斌:改革開放以來,激光作為一門新型工藝,替代很多傳統技術,大量的傳統工業工藝制成對激光這門新興技術的需求爆棚,使得激光技術得到飛速發展,并且逐漸滲入各個行業。但當時大多數加工工廠用的設備都是日系、歐系的牌子,很少有中國品牌的大型機械加工設備。

    在這樣市場需求大、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趙盛宇董事長、周逸總和我都有豐富的激光行業背景,又在科研、制造、營銷等不同層面涉及激光應用,于是我們一拍即合,下定決心要發展壯大中國制造的力量。加上彼時正值深圳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幫扶力度,我們三位創始人便選定深圳作為創業的起點,海目星也應運而生。

    21世紀: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聶水斌:民營企業是草根出身,最大的困難是在人才引進這塊。當時公司剛起步,也開不出很高的薪資,只有二三十名員工,主營的光纖打標機定位于中小品牌市場,公司競爭力稍顯不足。經過多年蟄伏,海目星才通過引進國際頂尖紫外激光器開發團隊,搭建起自動化人才隊伍。

    21世紀:如何看待《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聶水斌:這讓我們民營企業倍感振奮,也深受鼓舞。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尤其是減輕稅費負擔、加強金融支持和改善營商環境,有助于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并提升其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重視,令我們更有信心通過不斷創變革新與自我升級,用實際行動助力客戶價值提升,向世界展現民族品牌的實力與魅力。

    21世紀:改革開放45年來,你所在行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聶水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減少了對進口激光智能裝備的依賴,并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實現了大規模的國內制造。中國激光智能裝備市場逐漸形成了自主研發和制造的能力,減少了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

    21世紀:你認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是怎樣的?

    聶水斌:當下,企業家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不斷追求創新和突破,并且能夠迅速適應市場的變化。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廣東企業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責任和擔當。依靠務實奮斗,使“廣貨”憑借好質量、好口碑走進千家萬戶,走出一條“粵”來“粵”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出品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轉載請注明出處。

    海目星激光聶水斌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