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人物專訪

    姚建華:追“光”36年,只為科研報國

    激光制造網 來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2024-03-04 我要評論(0 )   

    有這樣一束神秘之光,比太陽光亮上億倍,讓科研人員洞察微觀世界的秘密。有這樣一位科學家,與激光相伴36年,從0到1實現激光表面改性技術的大批量工業應用。浙江省特級...

    有這樣一束神秘之光,比太陽光亮上億倍,讓科研人員洞察微觀世界的秘密。

    有這樣一位科學家,與激光相伴36年,從0到1實現激光表面改性技術的大批量工業應用。

    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激光先進制造研究院院長姚建華帶領團隊實現了激光表面改性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轉變,將產品制造成本降到原進口價的七分之一。研發技術應用于百余項重大工程,惠及200多家企業,突破了激光表面改性從實驗室到工業應用的技術瓶頸,引領了激光復合表面改性領域的學術前沿。

    一束光,破解高端裝備制造“卡脖子”之痛

    80%以上的工業部件失效都源于表面磨損、腐蝕或氧化,如何高質高效地表面改性成為高端裝備制造的關鍵難題。

    “汽輪機葉片工作在濕蒸汽區,有大量水滴,在高轉速作用下葉片容易汽蝕失效。一支葉片失效就會造成整臺機組停機。”姚建華說,“十幾年前,汽輪機葉片的表面強化技術被國外壟斷,我方只能高價采購,當時一支百萬千瓦機組末級葉片就要3萬多歐元,相當于一輛奧迪轎車。”

    僅用兩年時間,他帶領團隊攻克了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汽輪機葉片的激光強化核心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技術指標全面超越國外同類產品。該技術突破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他卻毫無保留地把技術交給了國內專業廠家。

    這束光,支撐新一代高端裝備高性能制造

    “汽輪機葉片只是開始,此后我們又花了十幾年時間,將激光表面改性不斷提升并推廣到更多領域。”姚建華說。他帶領團隊提出了動能、電磁場、超聲等能場與激光復合改性的原創性方法,突破了深層強化、低變形、低熱影響等國際難題,開發出專用裝備,實現了表面性能的跨越提升,滿足新一代高端裝備關鍵構件嚴苛的表面性能要求,推動激光表面“改性”向“控性”方向發展,支撐高性能制造。

    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航空、能源、石化、冶金等行業關鍵部件上百萬件,建立了數十條生產線,服務于百余項國家重大工程,大批量應用于透平轉子、高端閥門及風電軸承的國產化制造,占據全國工業汽輪機85%的市場份額,同時出口到美國、印度等30多個國家。

    在激光表面改性領域,姚建華帶領團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技一等獎2項、浙江省科技一等獎3項、熱處理行業最高獎“周志宏科技成就獎”。

    “讓這束光,從我手中傳遞下去”

    “少數論文,多做樣機、樣品”“要把干貨亮出來”……這是姚建華平時給學生說得最多的幾句話。

    他不斷探索強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榮獲“浙江省師德楷模”稱號。指導學生獲上銀優博、全國“互聯網+”金獎、“挑戰杯”等20余項獎勵,培養專業領域博士、碩士200余名,為相關產業和專業領域輸送了一大批中堅力量和領軍人才。

    姚建華說,將畢生奉獻于科研育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今后我只想做好兩件事:攀登新的科學高峰,為黨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青年英才。”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應用激光切割焊接清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