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即準分子激光手術
準分子激光手術就是用準分子激光通過對角膜瓣下基質層進行屈光性切削,從而降低瞳孔區的角膜曲率,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通俗來看就是把角膜當成一種透明材料,通過切削作成了一副鏡片)。可矯正200 度-2000度的近視,從目前臨床結果觀察,此手術是矯正高度近視眼常用的術式。角膜新生血管;層間異物殘留;欠矯、過矯和回退;感染等。
LASIK發展史
LASIK的發展史可追溯至40年代末。自1949年起,美國等國外的眼科專家們先后報道了對LASIK技術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角膜屈光手術。比如:冷凍角膜磨鑲術(1949年)、原位角膜磨鑲術(1964年和1966年)、準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動物眼角膜組織(1983年)、非冷凍角膜磨鑲術(1986年)、自控板層原位角膜磨鑲術(簡稱ALK,1988年)、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手術(簡稱PRK,1989年)、準分子激光角膜磨鑲術(簡稱PKM,1990年)等等。1990年,Pallikaris將ALK和PRK兩者結合,終于形成了迄今為止最趨于完美的一種屈光不正矯治術即LASIK。
在我國,激光角膜切削手術的開展與國外基本同時起步,關于準分子激光的引進,我國衛生部1992年召開了論證會,隨后引進PRK,相繼又引進了LASIK。PRK和LASIK這兩種 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的安全性、療效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均明顯優于以往的任何一種屈光不正矯治術,尤其是風靡全球的LASIK,可以預見,在未來數年里,必然 成為眼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
近視不僅僅是屈光問題,近視眼所產生的一系列并發癥還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情況,特別是病理性近視,實際上是一種眼部綜合征。近視患者不僅升學、擇業受到影響,其生活、工作、運動也備受困擾。
因此,摘掉眼鏡,恢復清晰而自由的視力是近視眼患者共同的心愿。
長期以來,眼科學者和視光學專家努力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矯正近視和阻止近視的發展。近百年來,在手術矯治屈光不正(即近視、遠視和散光的統稱) 方面,更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21世紀眼視光學中的屈光手術成為眼科最熱門的技術,尤其是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簡稱LASIK),患者接受手術 后,視力恢復之快,療效之好以及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普及,均令人嘆為觀止。無數屈光不正患者對 LASIK趨之若鶩,希望借助這一高科技的眼科技術擺脫戴眼鏡的煩惱,同時又心存膽怯:LASIK的安全性可靠嗎?LASIK能使自己的裸眼視力恢復至什 么程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