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活字印刷主要有三個步驟,即制活字、排版和印刷,現在書報生產依然仿照這個過程。漢字字數繁多,排字架組織復雜,占地廣大,揀字也極費時間。因此漢字排字一直是印刷術中一個難題。最近幾十年來,各國都在迅速地擺脫傳統的活字排字方式,而向照相排字方式發展。近年來興起的電腦排版技術,由于漢字比西方文字復雜得多,也未能在我國推廣。長期以來,我國印刷行業始終難以擺脫手工揀字拼版的落后狀況。
中國印刷技術的二次革命
北京大學漢字信息處理研究室,綜合運用精深的數學、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歷經15個寒暑,研制開發成功“華光激光照排系統”而被譽為中國印刷術第二次革命,為漢字告別鉛字印刷開辟了通途。
傳統的報紙圖書都是用鉛字印刷。因此離不開“鉛”與“火”。當時先用火熔化金屬鉛,爾后再鑄成鉛字。這種工藝勞動強度大,污染環境,有礙排字工人身體健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子激光技術逐步取代了“鉛”與“火”,使漢字排版、打印進入了“光”與“電”的時代。“華光”激光照排系統則是中國電子出版領域的先行者。
華光的誕生與發展
“華光”激光照排系統的研制工作始于1974年8月。1975年5月北京大學開始研制照排系統,由王選教授等主持這項工作。1979年7月27日,在北大漢宇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室的計算機房里,科研人員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統,在極短的時間內,一次成版地輸出一張由各種大小字體組成、版面布局復雜的八開報紙樣紙,報頭是“漢字信息處理”六個大字。這是首次用激光照排機輸出的中文報紙版面。這項成果,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漢字告別鉛字印刷開辟了通暢大道。對實現中國新聞出版印刷領域的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它引起當代世界印刷界的驚嘆,被譽為中國印刷技術的再次革命。
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華光”激光照排系統日臻完善, 1988年推出的華光系統,既有整批處理排版規范美觀的優點,又有方便易學的長處,是國內目前唯一的具有國產化軟、硬件的印刷設備,也是當今世界漢字印刷激光照排的領銜設備,在國內和世界上漢字印刷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1990年全國省級以上的報紙和部分書刊已基本采用這一照排系統。到20世紀末,全國的報紙和出版社將全部實現激光照排。屆時,中國的鉛字印刷將成為歷史文物。
漢字字形是由以數字信息構成的點陣形式表示的,漢字字體、字數比西方字母多,如一個一號字要由八萬多個點組成。因此全部漢字字模的數字化存貯量高得驚人。研制人員發明了一種字形信息壓縮和快速復原技術,使存貯量減少到五百萬分之一,速度大大加快。這一構思新穎的高分辨率字形、圖形發生器和高速字形復原方法,解決了漢字激光照排的關鍵難題。
編輯本段
歷史性的時刻
1979年7月27日,在北大漢宇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室的計算機房里,科研人員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統,在短短幾分鐘內,一次成版地輸出了一張由各種大小字體組成、版面布局復雜的八開報紙樣紙,報頭是“漢字信息處理”六個大字。這是首次用激光照排機輸出的中文報紙版面。
中國印刷界的革命
就是這六個大字后來徹底改變了中文排版印刷系統,有人將其稱之為“中國印刷界的革命”。1981年7月,我國第一臺計算機激光漢字照排系統原理性樣機?華光I型 通過國家計算機工業總局和教育部聯合舉行的部級鑒定,鑒定結論是“與國外照排機相比,在漢字信息壓縮技術方面領先,激光輸出精度和軟件的某些功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之后,華光Ⅲ型機、Ⅳ型機、方正91型機相繼推出。1987年,《經濟日報》成為我國第一家試用華光Ⅲ型機的報紙,第二年,經濟日報社印刷廠賣掉了全部鉛字,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徹底廢除了中文鉛字的印刷廠。
到1993年,這套國產照排系統迅速占領了國內報業99%和書刊,黑白 出版業90%的市場,以及80%的海外華文報業市場,并打入日本和韓國。
注:中文可以寫入電腦,就代表世界上其他非表音語言都可以寫入電腦。中國智慧為世界作出卓越貢獻!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