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激光的理論最早由愛因斯坦于1917年提出。激光是由原子受激輻射出來的光。當原子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會釋放能量,就以光的形式輻射出來。普通光源就源于原子的自發輻射。相對于普通光源,激光單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
激光存在的理論雖然提出來了,但是實現卻很困難。主要原因是,原子同時存在受激輻射和受激吸收兩個過程,受激輻射使光子數增加,受激吸收卻使光子數減小。要想產生激光,必須使受激輻射強于受激吸收。即讓處在高能級的粒子數大于處在低能級的粒子數,這被稱之為粒子數反轉。如何從技術上實現粒子數反轉是產生激光的必要條件。
在愛因斯坦提出激光理論的40多年之后,美國物理學家查爾斯·湯斯終于解決了激光的技術應用難題,提出了用微波激發氨分子產生激光的設想,并在1958年與美國科學家肖洛共同發現了如何產生激光的原理。
他們發現物質在受到與其分子固有振蕩頻率相同的能量激發時,都會產生這種不發散的強光--激光。
時間來到了1960年,這一年,美國科學家西奧多·梅勒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紅寶石激光器。同年,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巴索夫發明了半導體激光器。現在生活中常見的激光,都是由半導體激光器產生的。
激光是20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毫不夸張,沒有激光就沒有信息時代。激光唱片、光纖通信、條形碼掃描、激光打印、激光筆等,信息時代少不了它不行,日常生活離不開它。
激光被廣泛用來測距,地月之間的平均距離誤差能夠小于一厘米;激光還被廣泛用于工作生產,比如切割打孔、焊接、固件表面處理等;除此之外,還廣泛應用于醫療美容,如激光祛痣、激光除皺、激光治療近視等;在軍事領域主要用于制造高能激光束武器,用于摧毀敵方目標,可以攔截敵方的導彈,摧毀敵方的衛星。
目前激光應用的最尖端最科幻的領域還是核聚變、光束牽引、激光帆等。激光被用來對核聚變裝置進行點火,以及利用若干激光束組成的牢籠對高溫高熱的核聚變物質進行激光約束。看過星球大戰的應該都知道光束牽引,沒錯,這不是科幻,現在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它移動微小的物體,目前主要應用于醫療領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