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激光人物

    姚建銓

    2020-08-17 我要評論(0 )   

    激光與光電子科學家。江蘇省無錫人,1939年1月29日出生于上海。1965年天津大學研究生畢業。天津大學教授。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多年從事激光與非線性光學頻率變...

    激光與光電子科學家。江蘇省無錫人,1939年1月29日出生于上海。1965年天津大學研究生畢業。天津大學教授。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多年從事激光與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研究,提出非線性雙軸晶體最佳相位匹配精確計算的理論及方法,得到國際學術界的確認。提出了激光諧振腔“類高斯分布理論”。發展了高轉換效率下倍頻理論及準連續泵浦倍頻新方法。實現了輸出功率34W的內腔倍頻YAG激光器,并以此為光源,完成了激光三維掃描系統。首次采用準連續運轉的綠光光源泵浦染料及鈦寶石可調諧激光器。從而從理論到器件技術建立了一個新的“準連續泵浦激光調諧系統”的技術體系,為我國新型固體激光及調諧技術作出了貢獻。

    1980-1982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及加州大學作訪問學者。曾應邀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及英、法、德、香港、臺灣等地講學及合作研究。多年從事激光與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技術的研究,完成七?五、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數十項科研任務。他提出并發展了雙軸晶體最佳相位匹配計算的理論及方法,被國際學學術界稱為“姚技術”、“姚方法”。在國際上率先建立了雙軸晶體最佳相位匹配計算——類高斯分布理論——準連續高功率倍頻激光器——準連續激光調諧系統的技術體系。他在激光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領域取得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近10年來在高功率全固態激光器和周期極化晶體——準相位匹配技術方面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代表專著“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及激光調諧技術”(科學出版社,1995)和“ 全固態激光及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技術”(科學出版社,2007)。近年來正在開展太赫茲波輻射的研究,承擔973、863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已培養出16名博士后、66名博士生及85名碩士生。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教委及天津科技進步二等獎(4次)、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中科院特等獎等。在國內外發表論文730余篇,論文曾被多國學者引用百余次。

    姚建銓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及“天津市特等勞模”,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姚建銓院士2013年5月受聘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主任。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