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激光院系

    家國情懷 使命擔當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03-20 我要評論(0 )   

    在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我國科學技術需要奮起直追的年代,它的實施有力推動了我國高新技術的進步,...

    在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我國科學技術需要奮起直追的年代,它的實施有力推動了我國高新技術的進步,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在“863”計劃中,我曾參加并負責激光技術領域的項目。1985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之后的“863”計劃貫徹了這一決定的精神,成立了由跨部門的專家組成的激光技術專家組,由有優勢的研究單位聯合組成研究團隊,協同攻關。“863”計劃激光團隊就是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相關研究所和一些高校等單位組成的。

      這種新模式把競爭機制和國家戰略目標下的協作機制相結合,把自主創新和開放交流相結合,提高了實施的效率和科學性。同時,“863”計劃也傳承了“兩彈一星”的成功經驗,以實現國家目標作為團隊的精神支柱,貫徹“公正、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體現全國一盤棋,加強學術民主,建設糾錯機制,重視基礎研究、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

     項目組走出了一條我國發展高能激光系統的新型道路。十幾年間,從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研究基本物理問題和分析關鍵技術起步,通過科學論證、技術路線選擇、關鍵技術突破和技術集成實驗等,專家組驗證了高能激光系統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專家組進一步演示驗證,使滿足多種實際需求的應用成為可能,產生了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實用成果。

      “863”計劃是培養和錘煉人才的大學校和演兵場。30年來,一代代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為“863”計劃激光技術的發展作出貢獻。如今,越來越多的單位和人才參加到激光技術事業中來,這是國家強大和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從“兩彈一星”到“863”計劃,愛國奮斗的精神一以貫之。如果說,求真是科學精神的核心,創新是科學精神的特征,那么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就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靈魂。弘揚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我國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一定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學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應用核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

    863計劃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