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資本市場

    兩個月產業資本減持142億元 江銅減持致市場恐慌

    星之球科技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2012-08-14 我要評論(0 )   

    兩個月減持142億,創業板是重災區,集中在醫藥生物、信息服務行業 鉆石底?篩子底? 隨著大盤的步步走弱,滬指更是創三年來新低,擊穿了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微博)...

            兩個月減持142億,創業板是重災區,集中在醫藥生物、信息服務行業

      “鉆石底”?“篩子底”?

      隨著大盤的步步走弱,滬指更是創三年來新低,擊穿了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微博)此前所提出的堅不可穿的“鉆石底”——2132點。截至7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收于2109.91點,跌幅為0.89%。

      部分投資者的信心隨著大盤的下行,也跌入冰谷。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今年6月份有3萬多A股賬戶選擇了銷戶。

      “悲觀及絕望”的當然不只是普通投資者。最讓市場恐慌的,是伴隨著大盤下行產業資本的出逃。

      產業資本一般指公司本身或母公司、重要股東、公司高管以及同行業公司等?;趯Ρ拘袠I的高度理解和深刻認識,他們對公司價格定位更為理性和準確。產業資本的二級市場行為對公司股價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計顯示,從滬指步入下行區間的5月份至今,上市公司公告的產業資本凈減持額超過100億元。

      “產業資本在7月份凈減持額已經很小,但與以往的市場底部區間不同,最近產業資本的增持也出現乏力,所以現在市場還非常脆弱。”專注于產業資本研究的德邦證券分析師胡青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南方一位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作為產業資本,他們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比普通投資者更為了解,他們的增減持行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對公司后勢的研判。”

      兩個月減持142億元

      7月末,江西銅業(21.74,0.27,1.26%)(600362.SH)公告,其第一大股東江西銅業集團在6月18日至7月9日,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了其1248.06萬股A股。

      以江西銅業在此期間的均價計算,減持額達到3億元。作為第一大股東的產業資本的減持果然引起了市場的恐慌,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江西銅業分別重跌5.68%和2.67%。

      江西銅業集團有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減持是因為資金困難,而且擴張也要錢,并不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江西銅業在公告中則沒有對大股東的減持行為作進一步解釋。

      事實上,江西銅業集團的減持并不是孤例。

      記者根據興業證券(9.25,-0.10,-1.07%)策略部的研究統計,從5月4日至7月6日,A股上公告產業資本減持的家數為151家,而同期公告增持的家數則為55家。

      記者根據上述區間內公告增減持公司的變動部分參考市值,初步計算,產業資本的減持金額約142億元,增持金額約38.6億元。這樣,在這個區間內,市場的產業資本凈減持金額為103.4億元。

      據興業證券統計,上述151家公告減持的上市公司中,攀鋼釩鈦(4.44,0.12,2.78%)(000629.SZ)所涉產業資本的減持額最大,其變動部分參考市值超過20億元。這主要是由于其股東中海信托的大幅度減持。在減持公告發布之后,攀鋼釩鈦的股價步入下行區間。

      而在上述公告增持的上市公司中,中國石油(8.98,0.00,0.00%)(601857.SH)增持部分的參考市值則超過24億元,主要是由于其控股股東中國石油集團的大幅增持。

      除中石油外,最近央企或國企也出現了增持現象。在7月的第二個交易周,中國北車(3.72,0.03,0.81%)(601299.SH)、中信重工(4.26,0.01,0.24%)(601608.SH)、寶鈦股份(16.52,0.13,0.79%)(600456.SH)等央企股東紛紛增持自家股票。

      其中中國北車的增持市值最大,達到5064萬元。為什么會有大幅的增持,其證券事務辦公室人士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北車的控股股東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在最新發布的國資委央企考核中被評為A級。

      一家上市央企董事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央企上市公司市值跌得太多,無論大股東還是企業管理者的面子都不會好看,這也給央企管理者的年中和年底的市值業績考核帶來壓力。

      根據統計,到了7月份,產業資本的減持處于弱勢,一般每周不超過10億元。根據券商們的以往統計分析,在產業資本減持步入弱勢的時候,則意味著市場底部的漸顯。但多家券商的報告認為,此輪對產業資本的判斷與以往不同,因為在產業資本減持勢弱的同時,增持金額并未增加,并不符合以往市場反彈周期的特征。

      增與減的邏輯

      專注于產業資本研究的胡青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產業資本在市場中的行動,其減持行為邏輯一般有三:一是在股價處于高峰的時候,精準減持套利。二是產業資本對股票本身認識到有泡沫,估值虛高,這在中小板、創業板中較常見。三是股東資金緊張,需要拋售股票變現。

      產業資本的增持行為動機則有二:一是市場經過大跌,股票的估值已經接近底部,產業資本的抄底行為。二是大股東為了做定向增發等再融資行為,而對公司股價進行護航。

      上述私募人士所在的創投公司就投資過創業板類上市公司。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其在減持時會基于兩點考慮,一是自身投資公司所需的資金配置,二是對上市公司前景的判斷。“不過對于創投公司來說,進入到退出,這是一種正常的經營模式,沒必要過度解讀和批判。”

      一位創業板公司的董秘此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坦承,股東減持股票的確會在短期內影響公司的股價,但對公司的具體經營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觀察本次市場探底“鉆石底”進程發現,產業資本的行動出現分化,同時涉及的增減持力度正在減弱,多數分析機構根據以往判斷,“市場仍未出現明顯好轉,投資者信心不足。”

      產業資本的行動出現分化,則體現在不同行業以及主板與中小板、創業板的差別上。

      東方證券的證券分析師胡卓文在對近期產業資本的增減持行動統計上發現,電子元器件、機械設備行業所獲增持金額較多,而同期信息服務、生物醫藥行業被減持金額較多,同時減持公司數目也較為密集。

      而在上市板塊上,胡卓文的統計顯示,截至7月27日的前一周,產業資本在主板上已經出現凈增持,中小板減持有所收斂,但是創業板減持繼續擴大。創業板成為減持重災區。

      分析人士認為,主板的估值已經處于歷史低位,特別是不少銀行股已經跌破市凈率,在2000點附近,出現大幅減持的概率并不大。而創業板即使經過前期的大跌,但估值泡沫依然存在,產業資本的減持意味著還有下行區間。

      此外,記者注意到,產業資本的減持方式與以往較多采用大宗交易不同,現在則較多采用集中競價的方式予以拋售。

      胡青告訴記者,現在產業資本的減持也比較聰明,因為如果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就會進入大宗交易平臺,被普通投資者知曉,第二天股價的走勢肯定不好。而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則能夠將變化進行平滑掉。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