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資本市場

    光伏產業的罪與罰

    星之球科技 來源:騰訊財經2012-08-18 我要評論(0 )   

    光伏產業的原罪中美這場關于光伏產業的制裁與反制裁,不僅僅只是中美貿易大戰中的一個片段,中國光伏產業真的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絕境。光伏產業自誕生之日起就面臨畸形...

           光伏產業的原罪中美這場關于光伏產業的制裁與反制裁,不僅僅只是中美貿易大戰中的一個片段,中國光伏產業真的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絕境。光伏產業自誕生之日起就面臨畸形發展的狀況,嚴重依賴政府補貼、9成以上依靠出口、產能過剩企業難以為繼。這些“原罪”導致了今天的產業困局。

     

    原罪一:嚴重依賴政府補貼

    很難說是否因為政府的過度溺愛,才導致了光伏產業的天生畸形。

    由于目前光伏發電的成本高于傳統能源發電,因此各國對光伏發電都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貼補,以彌補企業的虧損。今年國家僅金太陽項目一項需補貼94億元人民幣;此外,國家還需對4GW光伏發電補貼近20億元人民幣。

    而2011年國家的財政收入是10萬億元 ,僅以上兩項補貼就相當于國家財力的0.114%,且尚未將“光電建筑一體化”補貼、光伏發電輸送補貼和往年已建成光伏電站發電補貼等計算在內。

    補貼其實又是把“雙刃劍”,在推動光伏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是制約其按照市場規律“獨立”發展的重要因素。

     

    原罪二:嚴重依賴出口海外

    只靠出口一條腿走路,也難怪在美國制裁的時候,惹得全行業哭天喊地了。

    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產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卻有90%以上產品依靠出口。產品生產在國內、光伏應用在國外,這樣的市場倒掛導致光伏產業嚴重受制于人。

    現在國內行光伏產業最擔心的是,世界第一大太陽能應用市場——歐盟會不會緊隨美國出臺制裁措施。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的份額達70%,屆時損失將無法承受。

     

    原罪三: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嚴重

    中國光伏企業“一窩蜂”式的發展方式也是導致寒冬期來臨的重要原因。

    以浙江為例,浙江省共有光伏企業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規模均在100MW以下。越來越多的涌入者必然導致競爭加劇。截至目前,國內行業利潤率從139%下滑到20%。不少小企業出現倒閉或者停產,一些早前規劃的項目也被迫放緩。保利協鑫一位高管表示:“目前供過于求起碼有一倍多,全球市場需求在20GW左右,產能卻達到40GW至50GW,多余的20GW只能淘汰。”

    宿命式懲罰:行業龍頭的破產陰影生存或死亡,在2011年,成為了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集體面臨的艱難選擇。在各國政府扶持政策轉向、銀行銀根緊縮、產品價格暴跌、產能嚴重過剩的“不能承受之重”情況下,全球的光伏企業開始相互廝殺,卻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如何在這場全行業寒冬中得以存活?

     

    無錫尚德遭遇生死迷局

    成立于2001年的無錫尚德,僅用了10年時間就一躍而至全國第一、全球第四大龍頭企業,同時也把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推上了2006年的中國首富位置。

    但受到產業發展的桎梏,2011年持續不斷地陷入了一系列的企業丑聞:公司高管相繼離職、大型跨國合約提前終止、巨額虧損的尷尬財報以及8月份陷入“將中國慈善作為洗錢工具”的捐詐門事件,隨后,便是破產以及董事長施正榮正準備資產轉移的爆炸性丑聞……

     

    賽維困境:20億貸款難填虧損黑洞

    而另一家行業巨頭江西賽維也在2011年遭遇滑鐵盧。全年公司大面積裁員9078人,占公司比例將近3成。賽維4月底公布的2011年四季報顯示,公司總計虧損5.887億美元,債務總額高達60億美元,負債率高達87.7%,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值。最終還是江西省政府施以援手,提供了20億貸款,方解了公司燃眉之急。

    20億元對賽維而言,無異于雪中送炭,但又無法將賽維直接拉出現今的資金短缺困局。

     

    美國發起新一輪制裁, 中國被迫應戰。

    美國突然發難,國內光伏廠商面臨關閉潮。

    對于中國光伏產業而言,這個冬天有點長。去年10月,美國宣布對華晶硅光伏電池產品開始“雙反”調查,并于今年3月公布初裁結果,認定我國相關光伏企業接受了政府的“不公平補貼”。與此同時,作為世界光伏主要市場的歐洲各國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補貼也在大幅下降、甚至取消。國內光伏產業感覺到“寒風”陣陣,業界一片哀嘆:“寒冬”來了。

    然而就在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稅率達31.14%至249.96%。而該反傾銷稅將會疊加在之前因為接受中國政府不公平補貼而征收的4.73%的關稅之上。

    對于尚德這樣的大企業可能還有表達憤怒的時間,但留給國內其他光伏廠商的時間卻不多了。業內人士分析,全球光伏廠商都面臨著糟糕的局面,海外多家廠商已經關閉工廠,中國光伏廠商近來以略高于生產成本的價格銷售光伏組件維持生存,但情形已經不樂觀。現在雙反稅率累積達35%以上,中國光伏制造商成本優勢喪失。預計未來3至6個月內將有大量光伏廠商退出市場。

     

    中國被迫應戰

    是不戰而敗還是迎難而上?顯然中國政府和企業都不會輕易放棄美國這個價值30億美元的市場。

    業內預計,尚德、天合、英利等企業將采用來自臺灣、韓國和其他地方的部件,以求在快速增長的美國市場保持自己的地位。在美上市的昱輝陽光董事長李仙壽就建議:“中國企業可在海外建立電池片廠,或向臺灣轉單代工,成本或將增加6%-12%,但避開關稅后仍有競爭力。”

    對中國政府而言,該說不的時候就得說不。單靠行業出面,中國企業一般是要吃虧的。5月18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略帶“威脅”的語氣稱,“我們已經做好了反制準備,但是希望不要出臺,因為這對中美兩國都沒有好處。”有專家建議,中國政府大可學習奧巴馬政府一樣成立“貿易執行小組”,也專門用來處理國內外的“雙方”調查,這樣也可有備無患。

     

    產業前景:“寒冬”并不全是壞事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解決依賴補貼的桎梏

    然而,對于行情過火的光伏行業來說,“寒冬”也不是完全的壞事。好消息是,光伏產業也并沒有坐以待斃。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將徹底解決依賴補貼的發展桎梏。

    我國前不久公布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專門提出“光伏發電成本目標”,到2015年,每度電的成本降到0.8元,用戶側能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每度電成本降到0.6元,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屆時發電站那一側也不用國家補貼了。

    政策扶持為國內市場帶來轉機

    隨著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和工信部關于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國內市場發展的趨勢也越發明顯。再加上年內將推行的,為解決光伏產業國內產能消納問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中國光伏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大蕭條中,或能迎來國內市場的崛起。

    行業整合在所難免

    困難局面的背后正透露出的行業整合的契機,這一新興行業的深度整合真正來臨。

    在今年2月發布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支持光伏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到2015年形成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而目前國內光伏行業的一線企業約有七八家,行業整合會掀起另一波產業風暴。#p#分頁標題#e#

    此前,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在全球領域中一度被譽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當自己也無路可走的時候,中國企業必須大膽創新商業模式,在強化國際化運作同時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和新興市場。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