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圓桌討論——“產業空洞化”:制造業的隱憂于2013年4月7日在海南省博鰲鎮舉行,上圖為華夏幸福基業股份公司副總裁轷震宇。
轷震宇表示,他給國內制造業產業空洞化的現狀打出70分。一方面,這個現象是喜大于憂,這說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過去幾年里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已經有了顯著成果。
另一方面,觀察與華夏幸福基業接觸的地方政府和數千家企業后發現:在宏觀政策的引導下,地方政府選擇產業越來越成熟,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物聯網等戰略新興產業受到政府的歡迎。
最后,這個現象暴露出來的核心問題其實是:低端產業轉移走了,高端產業是否能夠成為拉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動力。高端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要通過產業整合與孵化來完成。加強央企和民營企業的合作是未來中國產業整合,形成產業鏈聚集的主要途徑。產業的孵化需要創新,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擁有自主創新的活力和文化,才能實現產業的創新夢,產業的中國夢。
轷震宇表示,中國的產業升級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高端制造業、新興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是中國未來十年的產業增長點。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產業升級不可能“一刀切”,還需要尊重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
從華夏幸福對區域產業升級的實踐經驗來看,產業升級有三個階段。第一是“從無到有”。這也是中國大多數經濟欠發達地區在產業升級上所要面臨的問題。對于這些地區來說,沒有產業,何談升級?針對這種情況,這個階段的關鍵詞叫:轉移。實際上在“從無到有”階段,很多地區是承接產業的轉移,就是產業從密集區域向非密集區域,從成本高的區域向成本低的區域進行簡單的轉移。
第二個階段是“從有到高”。這個階段主要是指在產業基礎比較好,經濟較發達的二三城市,地方政府有意識的產業進行整合,打造區域產業集群,這個階段的關鍵詞是整合。事實上,中國目前大多數地區都處于產業整合的階段。因此,打造市場與政府協調型引導機制更適合當前中國的國情,華夏幸福基業的業務模式也是在此基礎上建立并發展的。
在市場與政府協調引導型的產業升級過程中,有三個要素非常關鍵。第一個要素是政府的宏觀調控,地方政府應該制定好適合本地區的產業發展政策,做好營商環境,通過軟性服務,提高本地區產業吸引力。第二個要素是能夠打造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能夠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企業,有極強的輻射作用,圍繞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是整個問題的核心。第三個要素是產業促進機構,華夏幸?;鶚I扮演的角色正是產業促進機構。產業促進機構能夠發揮市場化運營的靈活機制和整合資源的能力,搭建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政策平臺、金融平臺、產業孵化平臺,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圍繞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
以上三個要素協同發展,是解決中國目前大多數城市面臨的產業升級問題的關鍵所在。
2012年12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廊坊市政府、華夏幸?;鶚I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全面啟動固安航天科技產業園建設。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由地方政府、龍頭企業和產業促進機構合作的例子。
第三個階段是“從高到新”。這個階段主要是指在北、上、廣、深這些產業基礎非常好的一線城市,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和孵化來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這個階段的關鍵詞就是創新。創新是一種態度,政府需要培育一種創新的意識和文化,給予創新者時間和空間,讓產業有機會可以成長。正如之前談到的,產業的創新夢就是產業的中國夢。作為產業促進機構,華夏幸?;鶚I正在基于產業新城和城市產業綜合體兩大產品模式,打造科技孵化類產業園項目。未來,華夏幸?;鶚I也將堅持不斷的創新、實踐來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為早日實現產業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謝謝大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