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是一種目光的犀利,是一雙慧眼的靈動,它能穿透霧靄,預見到一片清朗的生機。 所謂超前思維,就是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歷史和現狀,從現實出發,認識未來,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獲得常人不能得知的信息,從而提前做出正確判斷的思維方式。超前思維既是人們能動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人們趨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人類社會五光十色的科研成果,無疑都是超前思維的偉大豐碑。齊奧爾科夫斯基從當時的氣球飛行前瞻未來,以超前思維譜寫了“星際航行三部曲”,提出了多級火箭宇宙空間飛行的設想,為世界航空航天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架構了橋梁;盧瑟福超越研究放射性原理,探索出了原子分裂的過程和基本結論,為后人順利邁進核門檻奠定了基礎;貝爾德出于對電子技術的好奇,著魔似地迷上了電視發明,終于使人們的視線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肖洛(Schawlow)和湯斯(Townes)將氖光燈泡所發射的光照在一種稀土晶體上時,晶體的分子會發出鮮艷的、始終會聚在一起的強光。根據這一現象,他們提出了“激光原理”,并發表了重要論文,因此獲得196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回顧世界科技發展史,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普朗克的量子理論,孟德爾的遺傳學說等等,這些都是超前思維的碩果。
超前思維的重大作用就在于能使人們通過前瞻性思考,幫助人們規劃和調整思路,從而實施正確的決策,獲得良好的發展方向。簡明地說,就是站得高,看得遠,具有長遠的目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時空的限制,構想出美妙而又可行的情景。
王選——中國科技界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漢字激光照排之父,有當代畢昇之譽,獲得了卓著的科學成果,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真正繼承者和開拓者。
在20世紀的后半葉,中國有數十所大學和研究院所都同時研究漢字照排技術。為什么只有北京大學的王選教授研究組成功了,而其他的人沒有成功?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王選具有創新超前思維。
早在大學期間,選擇專業時,王選就表現出了特殊的眼光。大二下學期,要選專業了,同學們議論紛紛。當時純數學是班里最熱門的專業,力學其次,而計算數學是個冷門,北京大學剛剛設立這個專業,知之者甚少,甚至連正規像樣的教材也沒有。
但對選擇專業,眾人一致的意見是,學純數學和力學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短暫寶貴的時間,多學一些有用的知識。
可王選偏偏選擇了“計算數學”這個“冷門”。多午后,當談及這次選擇的原因時,他說是看了1956年1月剛剛制定的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其中原子能、自動控制、計算技術被列為重點發展學科。在百廢待興的新中國,衛星上天也好,導彈研制也好,都離不開計算技術。19歲的王選能把自己專業選擇與國家、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在那個一切服從“祖國的需要”的時代,似乎順理成章,沒什么可大書特書的地方。但他早就認識到社會的需要往往是科學進步、科技創新的原動力,個人只有將所學的專業知識用于解決社會需要和實際問題,才能真正體現個人的價值,才能構筑自己人生的大好前程,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啊!
1975年5月,在激光照排技術研究中,北京大學成立了漢字精密照排研制協作攻關組。當時的難題是漢字的儲存以及漢字字形信息的還原輸出。如何攻克這一難題呢?科學家王選運用了“輪廓描述和參數技術相結合”的方法解決了漢字信息壓縮難題,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研制做出了第一大貢獻。他發明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并被稱為“當代的畢昇”和“漢字激光照排之父”。
王選以超前性的眼光認為,技術跨越是一種非連續的技術進步方式,旨在迅速提高技術水平,縮短與技術領先者的差距,趕上或超過技術領先者。因此,在激光照排的科研中,他決定跨越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機而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經過努力,終于以超前的思維贏得了碩果。而其他的研究者則是跟隨當時國外已經研究出的第三代照排機進行研究,結果總是落后于人,能不失敗嗎?
可以說,超前的思維性是所有創新的來源。
不論是偉大的發明家還是背著書包的小學生,他們的每一項創新都是運用超前性思維的結果。請看,正是由于思維超越了具體的時間,馬克思才能構想出未來人類所采取的社會制度;正是由于思維超越了具體的空間,愛因斯坦能夠在思維中追隨光線進入太空新的時間空間,發現新的時空性質;正是由于思維超越了具體事物,一位小學生能夠抓住普通雨衣的缺點,在思維中構想出能防止雨水打濕鞋的新式雨衣……每一個創新成果都是如此。
就客觀而言,超前性預測不一定都準確,但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依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必要而又可行的,而且通過超前性預測,可以為我們制定某一方面的決策提供良好的依據和保證。
超前思維是人類思維活動中面向未來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在社會發展的許多領域中,超前思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善于運用超前思維,能幫助我們積極主動地面向未來,并從幻想中尋找思路,在創新中實現理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