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簽約18項目133億元
據了解,本次展覽面積首次突破5萬平方米,比上屆增長2萬平方米,15場專業論壇及會議同期召開,8項專場活動同期舉行;參展企業逾400家,較去年增長33%;預計參觀人數逾4萬人,其中專業觀眾約2.5萬人,參加論壇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逾4000人次。
展會首日簽訂光電子領域新興項目18個,協議金額達到133億元,參加簽約的企業有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江西沃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內領軍企業。
智慧城市、3D打印圍觀者眾
作為本屆展會的"重頭戲",中興、IBM、西門子、聯想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展示的"智慧城市"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吸引眾人目光,觀眾紛紛前往體驗"未來城市"。
IBM在本次光博會上的展區非常簡潔,是塊大屏幕,在這個屏幕里涵蓋了整個城市的虛擬交通系統、水資源系統等等。西門子此次帶來了兩大產品,一個是城市智能交通,另一個是快速高效的行李分揀系統。
專家指出,隨著"中國光纖"、無線WIFI、無線4G等光電子及信息技術普及,中國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基礎設施目前日趨完善,"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正處于摸索起步階段,未來將會成為消費熱點。
在3D打印方面,六日上午,"2014中國3D打印創意服裝秀"首次亮相,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表演。模特穿上3D打印的手鏈、頭冠、面具、衣服等飾品,打破了以往著布料走秀的風格,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出心裁的視覺盛宴。同時,3D打印的糖果和巧克力也在展會現場悉數登場。
作為國內首家大力涉及3D打印業務的金運激光,在本次展會上展示了約10臺桌面級3D打印設備,價格普遍在6千元左右,主要以打印小飾件為主。金運激光董事長梁偉曾表示,3D打印行業的應用范圍相當廣泛,但由于個性化和定制化的特點,按照傳統的思路去運營很難盈利,公司的想法是從商業模式創新入手,幫助傳統行業提升其產品的附加值,公司運營的"金運3D+"平臺,自今年6月上線以來已實現100多萬元的銷售。
但據OFweek行業研究中心分析師了解,創立一家3D打印照相館投資約20萬元,主要業務為3D打印人像,小物件等,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很難維持普通創業者3D打印店日常的成本支出。例如在南京,曾經上過電視的3D打印體驗館,如今人去樓空大門緊閉。此前曾有媒體幾經輾轉,打通該原體驗館老板電話,他表示:"打印人像做了三個月就做不下去了,越虧越厲害,接著就轉到工業上。去年3D打印人像、手機殼、藝術品的確被炒的非常火,每天都有人上門來問,有要加盟的,也有記者采訪的,但經濟效益上不來,因為3D打印照相技術成本較高。目前,生產以及國外進口的塑料、光敏樹脂等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這就大大增加了民用3D打印的成本。僅制作一個10cm高的全彩人物像就需要近千元,更不提打印1:1的真人像,很多人問的時候興趣濃濃,一看價格表,掉頭就走。花幾十萬從美國引進的打印機成本連一半都沒撈回來,不轉行就眼看著設備貶值,最后能血本無歸。"
隨后,筆者又探訪了位于虹悅城的一家3D打印體驗館--記夢館,算是國內現存比較大的一家3D打印連鎖店。即便如此,也未能逃脫"好奇的人挺多,真正花錢去體驗或者購買打印產品的寥寥無幾"的困境,一個3D打印的塑料材質iPhone外殼,售價數百,一個13cm高全身人像,制作費近千元,價格偏高或許是阻礙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OFweek行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目前3D打印最有應用前景的領域應該是要求高精密工藝的航空航天及汽車工業制造,復雜模具設計和能夠接受高成本的醫療領域,3D打印將最先從這些領域實現批量化工業生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