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美國激光武器研制中取得的成就根源是俄羅斯

    來源:透視俄羅斯2014-12-24 我要評論(0 )   

    美國從2007年起為海軍研制代號為LaWS的激光炮。該炮采用固態激光器,功率為3萬千瓦,適用于摧毀小型中短程飛行器,但無法破壞遠

     美國從2007年起為海軍研制代號為“LaWS”的激光炮。該炮采用固態激光器,功率為3萬千瓦,適用于摧毀小型中短程飛行器,但無法破壞遠距離目標。此外,“LaWS”還能使無人機和艦船上的光學監控系統致盲。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當前在激光武器研制中取得的成就有其“俄羅斯根源”。

      廢金屬價格的激光器

      俄烏劃分黑海艦隊后,1995年烏克蘭將“迪克森”號輔助艦隊油輪賣給了美國,后者為此只支付了廢船價格。“迪克森”號的船艙中有若干部35兆瓦的發電機、專用回轉機械、大功率制冷裝置和許多其他設備。專家們據此得出結論,該船曾安裝過激光武器。

      美國和蘇聯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研究過將激光器用于軍事用途的可能。“迪克森”號輔助艦隊油輪成了安裝最早軍用實驗激光器的第一艘艦船。據業內人士回憶,要想使雙曲面體激光器獲得必要能量,需要不少于50兆瓦的電力供應,因此在船用柴油發動機之外,還安裝了三臺“圖-154”民用飛機的噴氣式發動機。該激光炮進行了實際測試,設計者稱其能擊毀岸上設施,甚至巡航導彈。飛行器在激光的作用下只需幾秒鐘就會被氣流擊毀。如此巨大的成功令時任海軍領導人決定為在建的《基輔》級1143型載機巡洋艦預留激光炮的安裝位置。不過,亢奮很快被失望取代,因為盡管激光炮在測試中獲得了成功,但其耗電量過大,僅發射兩次就能耗盡全艦的能源,使其失去前進動力。分析顯示,如果在1143型巡洋艦上安裝幾個這樣的裝置,其防空系統最多只能工作5分鐘。然后,失去燃料和電力的巡洋艦就會成為敵人的巡航導彈和飛機的靶子。“迪克森”號油輪正是由于這一原因最終變成了一條廢船。

      “迪克森”號并不是蘇聯發展激光武器的唯一項目,當時還有個研制“Skif”宇宙飛船的項目,擬用其攜帶激光炮并為其供電。飛船原計劃于1987年發射,但這一年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來到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并發表聲明稱:“我們堅決反對將軍備競賽擴展到太空,并將作出榜樣。”因此,所有激光武器的研制工作按國家領導人的指示被叫停。

      絕密項目

      俄羅斯激光武器研發計劃的現狀嚴格保密,只有零星信息顯示該工作正在進行。其現狀如何、何時將出現首臺樣機均不得而知。前俄軍總參謀長尤里·巴盧耶夫斯基曾就此問題表示:“我只能透露一件事:軍事技術的發展和未來高效武器的先進樣機開發在所有擁有這一研發能力的國家基本上是平行推進的。”

      俄羅斯軍事科學院教授瓦季姆·科久林(Vadim Kozyulin)接受采訪時說:“軍用激光器的全部問題就在于其耗能太高。主要難點在于發明一個‘蓄電池’,使激光炮能發射不只一次,而是上百次。”

      此外,激光器的使用還受天氣條件的影響,比如云層和濕度會直接影響激光武器的使用效果。因此,LaWS的測試選在波斯灣進行,因為那里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而非多霧多雨雪的阿拉斯加。“LaWS”的命運同樣迷霧重重。美國軍方沒有透露該武器能夠發射幾次。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能確保“移動式”激光裝置長時間使用的可靠電源,因此也就沒有將防空導彈替換成激光炮的必要??凭昧终f:“目前階段眾多激光武器的測試不過是對未來技術的研究而已。”

    轉載請注明出處。

    俄羅斯激光武器激光武器LaWS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