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與中國宏觀形勢走向一致,從外部環境、整體產業、細分行業、產業轉型四方面呈現出新常態。尤其是2014年以來,產業突如其來的出口負增長態勢,對2015年產業發展定下了嚴峻的基調。但同時,應看到集成電路政策效應的顯現,以及智能硬件和跨界轉型的加速,將為產業注入新鮮活力。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任務面臨嚴峻挑戰,但也呈現新的契機。
政策引導注入新活力
(一)外部環境新常態:國內外宏觀經濟普遍降溫
全球經濟仍然處于低位徘徊,不同經濟體面臨挑戰各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由4.0%下調至3.8%。由于法德等核心國經濟回暖以及希臘逆轉頹廢態勢,三季度歐元區和歐盟GDP同比增速都好于預期。但由于通貨緊縮壓力上升,以及希臘政府仍面臨著確保主權債務的一系列挑戰,2015年歐元區表現仍然令人擔憂;由于長期經濟結構失衡和石油能源收入下降,俄羅斯經濟下行風險增強,而其他新興經濟體也面臨通縮壓力,難以開啟高速增長。有國際機構調查顯示,38%的受訪者認為全球經濟正在惡化,達到兩年來的最低谷。
中國經濟也將在波折中低位運行,各行業領域皆面臨下行壓力。從2014年我國經濟趨勢看,從第一季度的低位增長至第二季度增速(7.5%)回升,再至第三季度(7.3%)的下降,可以看出,雖然貨幣政策、基礎建設投資項目等政策引導產生了明顯成效,但是由于基礎脆弱,預計2015年經濟基本面仍然難以出現明顯回升。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市場長期拐點的來臨,對我國經濟全面轉型提出了緊迫要求。由于缺乏顯著的增長點,預期2014年全年GDP增速將處于7.2%-7.5%區間,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繼續小幅下降,至7%左右。
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也受到國內外宏觀經濟的深刻影響,出現了自國際金融危機后的首次出口負增長,產業投資不斷波動。受上年基數較高以及打擊對港虛假貿易等因素影響,2014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額增長由正轉負。截至第三季度,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下降3.3%,出口額同比下降1.8%,進口額同比下降5.5%;受穩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影響,產業投資狀況同樣令人擔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僅為10.5%,相較同期工業投資,電子信息制造業投資降低了3個百分點,并且再創2014年單月最低水平。預計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出口有望結束負增長,投資增速約為10%,產業外部環境較為嚴峻。
(二)產業增長新常態:增速面臨降至個位數風險
2014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增速進入較低的增長區間。自第一季度以來,產業增速陡然下滑,直至第二季度企穩回升,再至第三季度基本穩定,但其中只有3個月增速高于10%,即7個月增速都出現了個位數。1-10月,全產業銷售產值達8.3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成熟市場產品產量增速不斷下滑,移動通信基站增長形成亮點。手機產品增速繼續下降,彩電產量明顯上升,移動通信基站增幅超過100%,成為重點產品的最大亮點。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仍然面臨著國內外市場深度調整的影響,出口難以成為產業重要增長極,但國家集成電路推進綱要等政策有望拉動產業發展,預計產業規模增長水平與2014年基本持平,保持在10%左右。
雖然增速有所下滑,但行業效益有望上升。截至第三季度,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1%,利潤同比增長30.1%,全行業實現利潤率4.1%,不斷提升,但仍低于工業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龍頭企業轉型升級有所成效,計算機巨頭聯想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利潤增速超過10%,再創新高;家電巨頭海爾通過實踐“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的轉型戰略,利潤增速高達18%;70家元件百強企業利潤總額平均增長25.6%;集成電路制造企業中芯國際上半年毛利潤率達28%,達近年來最高水平。可以預期,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轉型升級帶動下,利潤有望進一步提升,達到4.5%左右,不斷逼近工業平均水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