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深度解讀
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人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電論壇2015-03-05
我要評論(0 )
理查德費曼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人,可以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筑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里構
理查德·費曼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人,可以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筑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里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以在底層空間制造任何東西。
理查德·費曼提出的微型機器人概念,確切地說應該屬于納米機器人,即本身體積可能超過了納米級別,但所能操控的物體屬于納米尺度。如今谷歌正在研發的納米機器人,則是指自身體積在納米級別內的機器人。
不過,不管是納米操作機器人,還是納米機器人,本質上都是根據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制造的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屬于分子仿生學的研究范疇。
雖然個頭小到分子級別,肉眼根本看不見,但納米機器人實際作用卻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醫療衛生應用–檢測消滅疾病。
這也是在眾多科幻電影中展示最多的一項功能:當你感冒發燒,醫生不再是給你打針吃藥,而是在血液里植入納米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在體內探測感冒病毒的源頭,并達到病毒所在處,直接釋放藥物殺滅病毒。
不只是感冒發燒,在同樣機理下,精確找到并殺死癌細胞、疏通血栓、清除動脈內的脂肪沉積、清潔傷口、粉碎結石等,都會是納米機器人這個”未來體內醫生”的拿手好戲,這些功能中,每一項都有可能變革整個醫療行業。
更為不可思議的應用,是將納米機器人當作媒介,連接人腦神經系統和外界網絡系統,為開發人腦智力和潛力帶來無法想象的革命,徹底改變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是人類本身。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