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依然是通快成績顯赫的一年。通快集團銷售總額達25.87億歐元,其中激光技術事業部的銷售額為8.41億歐元,相比上一年度,激光技術部的全球業務增長了近11%。其中亞洲增長最快,其增長速率是全球平均速率的3倍,中國市場成為亞洲市場中貢獻最大的。3月18日,新聞發布會剛剛開始,通快公司董事會副主席PeterLerbinger博士就給出了這樣的數據,讓人為之一振。
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通快一直以其創新技術和理念享譽全球,不斷攀升的業務數據再次驗證了其在激光加工制造領域中的領導地位。
通快(中國)有限公司激光技術部總經理AndreasWeller先生發表演講中
THE LASER AS A TOOL是一種理念
通快不斷開發新的應用潛能,并為眾多行業開創新的設計可能。他們證實了人們最初對激光的評價:“激光,一種尋找應用的工具。”,并以此為理念,專注在應用領域的創新。
對于德國的“工業4.0”的項目,通快作為該項目的發起者之一也加入了創新大軍。PeterLeibinger博士說:“對此,通快已經進行了好幾年的技術儲備。我們的激光器和激光系統里,在數十年前已經具備了遠程方案。2010年,我們推出了一個Telepresence的遠程診斷互聯網門戶,可以提供高標準的安全資訊;2013年,我們推出了APP,而去年我們又推出了“VisualOnlineSupport”VOS平臺。這個平臺的特殊之處就是,客戶可以在通快團隊的遠程協助下,自己獨立進行簡單的機器維護和保養。智能激光和智能數據收集網已是通快的一種標配。我們的產品通過先進的傳感器變得更加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工藝的穩定性和可操作性。”
2014年,通快進入了3D打印的行列,而實際上,通快在10年前已經在3D打印市場推出了第一個方案,并擁有該應用領域中的數個核心專利。針對市場上一些原型的、個性化的無法實現批量生產的產品,通快推出的方案和工業化,恰恰是沿著適合批量生產的方向發展。
通快激光技術的應用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激光細微加工領域,特別是在消費類電子行業,此時此刻正有幾百臺通快的高功率超短脈沖激光器正在運行;在汽車行業輕型結構材料的大幅度投入,再加上電動汽車行業的上升趨勢,通快已在該領域中受益匪淺;在三維切割熱成型鋼的領域,通快在中國占據了領先的地位;去年,通快開啟了碟片激光器和其他二維切割機集成商的合作。一年多來,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是非常正確的。PeterLeibinger博士說:“我們去年碟片激光器的業務翻了一倍,預計今年也會增長近一倍。”
THE LASER AS A TOOL也是一本書
在本屆新聞發布會中,通快同時高調地宣稱自己出書了——《THELASERASATOOL》中文版《激光,一種工具》。此前,《THELASERASATOOL》英文版一直在國外的激光同行中盛行,直至今年第二版才出版,并且是中文版。
該書不但具體介紹了歐美最新的激光制造技術及加工工藝,新版中文版中還融入了部分中國國內的最新激光制造技術的介紹,并對迄今為止國際上最先進的工業用激光器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具體介紹了激光器的選擇和設計等十分專業的技術。在最后一個章節中,國內多位專家、學者一同探討了激光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及展望,這些內容將有助于讀者了解未來激光技術發展的趨勢,對行業發展的制高點有更全面的了解。
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又良曾評價道:“相較于行業內其他一些側重于激光技術本身、偏重理論且應用案例很少的工具書來說,《THE LASER AS A TOOL》具有一定的理論,又兼具了很多不同的激光加工應用案例,選用了很多精美的激光加工圖片,圖文并茂地體現了激光加工的工業美感。本書為廣大專業的激光界產學研工作者而言,可以說是近年來有關激光加工應用最實用的工具書,同時也是廣大有志于進入激光產業界的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入門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