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CITE2015工信部副部長講話:再提中國制造2025

    Julie 來源:慧聰電子網2015-04-13 我要評論(0 )   

    第三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今日下午開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進行了主題演講,闡述

           第三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今日下午開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進行了主題演講,闡述了產業發展的趨勢,特別強調了兩化融合對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變化,并再次強調了國務院通過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

        以下為演講實錄:

        懷進鵬:尊敬的李院士,陳彪副部長,各位專家、各位領導,企業家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參加這個主題論壇,在此向各位報告和分享一些近期的思考,我兩個星期之內來了兩次深圳,我覺得深圳的創新活力和企業家精神,是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特有的。在上一屆IT領袖論壇的時候,我的開場白是唱三首歌,第一首是敢問路在何方,未來IT技術迅速發展,我們期待下一個馬云;第二叫IT技術為了誰,更有效地來提高我們生產生活的質量,更好地來服務社會;第三首歌就是兩化融合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到這就是未來的發展,兩化融合應該是大勢所趨,大勢所盼,也一定大有可為。

        所以我想就IT推動發展,跟各位匯報一下一些思考,主要是內容是信息技術和產業的趨勢,第二,我們當前面臨的主要的問題,第三,是關于未來的主要思考。我想各位都非常清楚,IT技術自身的發展變化已經有它的長久性的影響,又在持續地發力,未來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與相關行業的深度融合,將會創造未來更長時間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我們也知道,XX在微電子當中,一直推動微電子快速成長和發展,同時我們也知道在通訊領域,有個希臘德定律,信息技術為我們帶來便利和發展的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又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互聯網技術正以它特有的優勢,形成了新的平臺化發展,也集聚了創新的要素,創新的主旨、創新的主流方式,創新的速度和創新的內容,都在大量地發展,我們以前看一個產品,需要一年至少半年的時間發展,小米手機的設計,眾籌的方式,創造了一種新的設計、生產、銷售和管理的新的模式,這種新的創新主體,新的創新的組織,新的創新的速度,以及創新內容的全面發動形成,給我們當前信息技術發展中帶來了重大機遇,不僅互聯網技術帶動了集成電路的發展,還形成了信息流的全面發展。這些技術的特征,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特別是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載體,使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又給我們從量變到質變新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在新一代技術與傳統行業密切融合,創造出新的價值中,將會面對著三個新的方面的特征,第一就是信息技術推動了融合創新,重塑了商業的模式,在這樣的一個領域,我們看到未來工業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實際上把物的結合、工業的結合,將會為我們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模式,而這種新的模式的出現,把我們過去在生產制造當中所思考的問題,在工業革命的時代所思考的問題和形成的規律,又有變化,比如說過去我們在設計原材料、生產、加工、以及物流配送,后期的產品維護,這五個大的節點上,完全在未來的社會產生一種全供應鏈管理。過去以五百強為基礎,現在面對大眾,形成了新的模式,新的設計,將會有新的變化。所以這在進一步推動和重塑著商業模式,而大數據的分析,使得我們可以更有效地來了解設計的需求。

        我們以前說IT和CT,我們說ICT,大家想一想,谷歌公司是網絡公司,互聯網公司,還是電信公司?我們看過去純微軟公司做的軟件,進入互聯網以后發生的變化,所以在傳統的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已經形成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融合。我們訂單的管理、過去的軟件可以發揮作用,我們的制造業可以通過我們的全制造業的管理系統來發揮作用。而在這樣的一個空間當中,無線的潛能將會被激發出來,產業的鏈條會被拉長,形成新的供應鏈,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會進一步融合制造業、工業,以及我們相關的行業,來煥發出它更多的創造的生命力,同時也會對未來的經濟社會和商業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第二個特征,就是工業互聯網推動了萬物互聯,推動了制造業走向更加開放,推動了我們過去單獨的設計部門訂單管理、制造部門、配送部門和維護部門,形成一個全供應鏈下面向全球開放的,將會更加使得像IT技術與開放共贏的局面,所以開放的系統會重塑未來制造業的發展。如果我們說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自動化作為標志,那么我們說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說中國制造2025所期待達到的目標,就是期望通過智能制造和智能化工廠來實現企業內部的智能化。因此,在云計算這樣的一種新技術模式為載體下,大數據作為一個重要的手段,會對我們兩化深度融合,推動管理模式的變化,企業內部組織架構的變化,帶來新的巨大的影響,而這一點和前面我提到的商業模式的變化,這是中國產業屆具有最大的后發優勢和內生動力,因為作為中國的制造業,還有一部分停留在2.0,甚至3.0,有一些領先的行業走入了4.0,作為未來的發展,新一代技術結合當中,重塑商業模式,推動兩化深入融合,為我們產業屆進入新的常態,創造了最大的價值和最有效的動力,所以推動工業互聯網實現智能制造,抓住兩化融合的契機,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

        針對工業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在出臺和正在制定國家級戰略和行動計劃,不僅日本、美國,我們更多地了解德國的4.0。德國在4.0,特別在歐洲整體當中,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應該是由于在某種約束和條件下,看起來不如中國的發展的時候,因此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特別是在云計算大數據的帶動下,中國有機會并且已經做好準備來推動兩化融合的進一步發展。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來提高質量是最重要的,它的邊際效應是降低了成本,因為全供應鏈下推動了兩化融合的重要性。所以未來的數字化設計,互聯網從過去的虛擬經濟,有效地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將會進一步迸發出新一代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的巨大的創造力,而這個創造力的抓手,就是兩化融合。

        第三,就是互聯網+的無所不在。互聯網企業關注互聯網+制造,醫療、健康、教育,產業部門期望行業+互聯網,無論如何,這兩個結合,是未來重要的趨勢,而互聯網+又會催生新興的業態,進一步提升經濟的創新,這一方面,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對未來的期待,而未來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又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深入思考,一會李院士將會對大數據認知給我們帶來一個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在這些發展過程當中,我想商業模式的改變,內部組織管理機構的調整,以及新生業態的形成,迫切地需要我們將實體經濟與互聯網虛擬經濟結合,創造出新的價值,這也是未來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內容。

        當前,我國信息產業發展仍然處于非常良好的狀態,也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但是信息技術也客觀地在中國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信息產業的裝備起步較晚,反映在基礎研發能力較弱,原始創新不足,第二核心裝備長期處于跟隨狀態,為了實現從跟隨者到領導者,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但特別高興的是在這個行業當中,我們已經出現了世界級的領袖企業,正在助力我們整個產業生態的形成,在信息產業當中,我們按照產業的類型在進一步劃分,我們跟世界的產業相比是差了一點,容量提高了,但市場的競爭力和話語權卻不夠,而在核心環節和競爭門路也仍然需要加強發展,尋求突破,特別是在高效的產業鏈、生態鏈的整合方面,需要我們建立一種有效的良性的發展的機制,而這種新的發展機制,更需要我們建立產業的生態體系和創新的模式,需要產學研用。

        當然最后一個問題,就是信息安全的問題,不僅是在傳統的信息安全受制于人,同時未來的工業互聯網,也會面臨著新的挑戰,上午參觀的時候,看到一家說一切都可以放到云上,不過有關個人的隱私,個人的信息,以及車的狀況都放在平臺上,以后萬物互聯,所有的企業,所有的設計、制造、訂單、原材料和配送,都暴露在所有的公眾面前,也需要我們做更深入的思考。

        當然,信息產業的發展是主流,我們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安全問題的重視,并且給出解決方案。

        第三個,就是產業的轉型升級,我前面提到中國在過去的一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的產業達到了14萬億,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目前仍然閃爍并且持續閃耀的明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是得到世界的尊重,我最近一段時間接觸了世界三大半導體企業的領導人,他們共同地關注如何更有效地融入到中國的市場,推動中國的科技創新,在IT領域,我們需要開放,也需要我們自己更有效的發展,習主席提出四個全面,也在去年的兩院院士當中,講到我們不要用別人的昨天裝扮自己的明天。一個受人尊重的國家和民族、或者地區,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創造和自己的貢獻!因此,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目標,就是要成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來實現產業的自主和技術的自強,在開放的環境下,合作共贏。

        因此在未來的領域當中,我們理解,為了實現產業的轉型,和由大變強重大的舉措就是一個中心,四個任務,一個中心就是發展現代信息產業的創業體系,通過以信息產業為基礎,以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為重點,來實現軟硬融合,兩化融合,具體的四項任務,提升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圍繞產業核心領域的薄弱和瓶頸環節,集中開展工作。

        第四個任務,就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產業支撐體系,在這個領域當中,也需要我們有識企業家來創造我們安全可靠的環境,并且圍繞工業控制系統,圍繞工業互聯網積極布局,在整個產業鏈上進行研判和給出新的解決方案。

        上個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國制造2025,提出進一步推進有中國特色的新興工業化道路,把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做好準備,我們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國,我們在22類工業產品當中,有7類中國處于第一,但是中國工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深深的困惑,包袱比較重,產業結構不均勻,而在產業的價值鏈上處于低端,我們要實現制造業的創新發展,突出兩化深入融合的主線,最關鍵就是把中國的工業、中國的信息產業做強,作出中國的品牌,我想信息技術,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有著它無限的前景,新的機遇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新的企業管理和內部組織架構,以及互聯網+所帶來的新生業態,這三個方面疊加著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創新的活力,我想把握這樣的機遇,有效地破解我們所遇到的發展中的難題,實現中國制造是指日可待的,這也是我們期待的中華民族的再一次輝煌,謝謝各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國制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