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3.53億元,同比增長32.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218.7%,經營性凈現金流1.79億元,同比增長103.7%。
報告期內,公司敏感元器件板塊產銷規模進一步提升,銷售收入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由于國內4G業務投資需求釋放,光通訊業務板塊高速產品銷售量大幅增長,推動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提升了公司盈利水平。
一、回顧2014,公司主要工作如下:
1、以管理變革求突破,成效顯著
2014年,公司新一屆董事會換屆工作順利完成,在管理模式、管理結構和經營團隊激勵政策上進行了重大變革,加強公司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內控體系的制度建設,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構建完整的考核指標體系和相應的獎懲機制,完善核心資產管控流程和制度,多渠道促進公司管理,規范了公司運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經營決策能力與管理執行水平。
2、以新產品、新市場、新客戶為增長點,經營規模和效益雙提升
2014年公司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在“制造向高端,服務型制造”的戰略指引下,基于客戶需求持續創新,著力打造銷售精英團隊,探索新的銷售模式,加大高毛利產品和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在新產品、新市場、新客戶方面取得突破。
報告期內,高理公司在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實現采購、生產、倉儲與銷售物流一體化,提高協同效率,不斷推進生產自動化改造,提高人均貢獻率;朝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領域,積極研發新產品,取得了較大突破。在國內首創純電動汽車PTC加熱系統,在市場應用基礎上正在開發第二代產品;自主研發的系列汽車傳感器,打破汽車傳感器國產化率低的局面,為迎接“智能駕駛”時代的到來提供了精確的感知基礎;適用于智能家電的新型封裝結構超小型、高精度溫度傳感器打破了國外壟斷,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效整合國內外市場資源,實現客戶群體、銷售渠道、媒介資源的融通共享。在管理變革上互相鏡鑒,推動深度變革。
報告期內,正源公司有源緊握4G網絡建設的市場契機,在管理變革、新產品開發、內部資源整合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績。通過客戶和產品分析,明確了以客戶化導向的經營策略,以大客戶的需求作為產品開發的來源,提升大客戶服務質量;聚焦技術含量高,更具價值優勢的高端產品,向高端制造轉型;同時加大對自動化技術的開發和推廣,降低對人工的依賴;內部整合方面,利用現有客戶資源,實現行業內有源、無源、子系統多領域的產品整合,為大客戶提供更多的產品服務,提高銷售份額。
報告期內,激光公司繼續向“高端制造、服務型制造”突破轉型,繼續整合資源實施資本運作,加強全球化戰略布局。在新產品開發方面,新開發的窄脈寬光纖機打黑應用,穩固了在核心大客戶的行業應用;藍寶石切割、LDS、DF-PLUS激光切割機研發和標準化工作獲得進展。產業鏈整合進一步成型,與參股的多家激光核心器件制造公司銳科、奧森迪科、紐敦光電等聯動更加緊密;下游石油篩管加工相關產業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同時帶動激光全自動切縫管設備在南美、中東等市場熱點區域全面熱銷;在業務架構上新成立自動化部,以激光設備為核心深入挖掘“智能”裝備的產品內涵。在管理變革方面,強抓企業運營及管控機制,狠抓資產質量,管理的一體化運作取得顯著成效,企業運營效率有效提高,核心資產的周轉率同比大幅上升。2014年,激光公司堅持大客戶和國際化戰略,充分應用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營銷手段,組建專業的網絡營銷團隊,積極探索適合的網絡營銷模式,通過多渠道的互聯網營銷手段,有力促進了公司國際業務的銷售。
3、以資本運營完善產業布局為支撐,服務主營業務發展
2014年,公司深入踐行“以產品經營夯實企業基礎,以資本經營擴張企業規模”的經營理念,投資公司以“服務主業”為發展定位,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進行股權投資,通過構建產融結合的發展方式,探索以存量資本撬動廣泛社會資本的經營路線;強化股權投資管理,建立健全對已投項目企業的規范化管理機制,確保股權資產的保值、增值;創新資金融通渠道,利用閑置資金,聚合社會資本,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發起設立1.8億創投基金。為更好地服務主營產業板塊,擴大產業規模、增強公司盈利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4、以人力資源結構優化為著力點,投入產出比有效提升
2014年,公司堅持“引進高端人才,激勵核心人才,培養青苗人才”的人才梯隊建設思路,人力資源部以搭平臺為首要職能,為各核心企業的人力資源職能發揮提供支持,為集約化的使用資源提供保障。通過動態人事管控,優化人員結構;通過引進、淘汰并用,降低人力成本;通過強化核心人才儲備、培養的同時,以生產自動化改造及生產力管理為手段,實現減員增效;通過業務整合、調整組織架構,優化業務隊伍建設。
收入
本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5,332.76萬元,較上年同期的177,737.49萬元增加57,595.27萬元,同比增長32.4%,主要影響因素是本年公司敏感元器件板塊產銷規模進一步提升,銷售收入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由于國內4G業務投資需求釋放,光通訊業務板塊高速產品銷售量大幅增長,推動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1、電子元器件制造業本期銷售同比增長68.11%,主要是隨著國內4G業務投資需求釋放,光通訊業務板塊高速產品銷售量大幅增長,同時公司敏感元器件板塊產銷規模進一步提升,銷售收入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從而推動公司電子元器件制造業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2、計算機應用服務業本期銷售同比下降30.86%,主要是公司目前仍處于業務轉型和調整期,市場拓展有待積累和提升,受市場需求變化影響導致本年銷售業績出現下降。
成本
行業分類
產品分類
費用
說明:
1、財務費用同比增長22.49%,主要是公司本年有息債務金額高于上年同期,導致利息支出同比有所增長。
2、所得稅同比增長29.34%,主要是隨著本年利潤總額的大幅增長,按稅法計算的當期所得稅金額相應增加。
研發支出
現金流
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103.72%,主要是本期加大了收款力度、主要客戶及時回款,使經營性凈現金流增加。
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39.81%,主要是本期處置土地使用權收到的現金凈額較大所致。
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1002.05%,主要是本期發行5億元短期融資券所致。
4、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同比增長1921.96%,主要是本年銷售回款增加,同時為滿足公司經營需要、優化融資結構,本期發行5億元短期融資券增加了籌資凈額。
二、主營業務構成情況
三、資產、負債狀況分析
1、資產項目重大變動情況
2、負債項目重大變動情況
四、核心競爭力分析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國家“863”高技術成果產業化基地,公司擁有1000余人的專業研發隊伍,技術領軍人才中有8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擁有研發場地面積10100平方米,技術開發儀器設備2.5億元。公司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激光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用戶開展多層次技術交流和合作,推動產業鏈價值提升。2014年公司完成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開發34項;完成專利申請61件,獲得專利授權46件,其中國際專利1件,國內發明專利8件;開展標準制定16項,發布行業標準1項;報獎4項,成果鑒定3項。
激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板塊:華工科技旗下華工激光2014年,隨著3C可穿戴電子行業的巨大市場潛力日益凸顯,集中開發了一批包括軟板FPC切割設備和PCB全自動打標產線、藍寶石切割在內的先進技術與裝備,融合超快激光加工技術和獨創的客戶定制模式,獲得了極好的用戶體驗和行業聲譽;另外公司在高端制造裝備領域,著重開發了基于國產數控系統及伺服驅動系統和軟件的智能自動化切焊裝備,并力推智能化工廠概念,構建智能自動化生產體系和標準,在同行業中首屈一指。搭乘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的政策快車,將公司3D增材制造優勢技術全面應用于冶金行業規?;a。
敏感元器件產業板塊:華工科技旗下華工高理2014年新產品開發取得新進展,高精度微型化領域實現小批量產、汽車加熱領域實現量產、汽車傳感器研制取得重要進展。新產品“汽車PTC加熱器”,技術先進,屬國內首創,打破新能源汽車用PTC加熱器國外壟斷。目前已在MG、MAZDA、上汽、東風汽車、一汽、長安汽車等國際國內廠家推廣應用,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汽車PTC加熱器將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光通信器件產業板塊:華工科技旗下華工正源在光通信前沿技術領域波長可調諧激光器、下一代光通信網絡用光芯片及器件等方面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波長可調諧單片集成高速激光器陣列芯片和模塊”獲得國家863項目立項,“單路25GbpsSFP+光收發合一模塊”(注:指傳輸速度為每秒25000兆位,收發功能合一的一種獨立于通信協議的光學收發器)研究課題獲得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立項。
激光全息防偽與材料產業板塊:華工科技旗下華工圖像2014年在國內率先將激光全息防偽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開發出激光全息二維碼產品,不僅賦予產品防偽的功能,同時可以追溯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等特殊商品方面。將激光全息防偽技術與印刷技術相結合(UV技術),自主開發UV涂料和新的生產工藝,開發出貓眼膜等等具有代表性的新產品。將激光全息防偽技術與光學技術相結合,在零級衍射和動態防偽效果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目前這兩項技術都是當今最先進的光學防偽技術。
現代服務業板塊:華工科技旗下華工賽百公司基于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研發了面向生產、加工、倉儲、流通、批發、零售和個人應用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關鍵技術;在政府公共服務平臺、食品、汽車和電子元器件行業平臺和企業平臺建立了應用示范;通過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建設,總結形成了一批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成果,并參與了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2014年追溯系統在企業級應用方面成功進入電子元器件、汽配行業,國家級平臺方面通過一批項目的實施已奠定一定基礎。
五、投資狀況分析
對外股權投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