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物理所研制脈沖升溫-納秒中紅外瞬態光譜儀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15-06-08 我要評論(0 )   

      蛋白質的動態結構信息是理解其生物學功能的基礎。為此國際上發展多種蛋白質動態結構的測量方法,各有千秋。脈沖升溫-納秒時

       蛋白質的動態結構信息是理解其生物學功能的基礎。為此國際上發展多種蛋白質動態結構的測量方法,各有千秋。脈沖升溫-納秒時間分辨瞬態紅外光譜便是其中的一種,相比較而言,該方法的特點是具有高的時間分辨率。其中涉及的關鍵設備之一為可調諧連續工作中紅外激光源,用于蛋白質二級結構變化的紅外指紋光譜指認。由于其在軍事用途方面的敏感性,在2009年之前一直屬于對華出口限制物資。

    翁羽翔研究組長期致力于脈沖升溫納秒時間分辨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蛋白質動態結構方面的應用研究。該課題組與大連理工大學教授于清旭開展長期合作,于2005年建立了基于國內一氧化碳氣體中紅外激光技術的寬譜帶脈沖升溫-時間分辨瞬態光譜儀(測量精度為千分之一的吸光度差10^-3,Chin.Phys.2005,14,2484),并用于蛋白質動態結構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Biophysical Journal,2007,93,2756-2766;2009,97,2811-2819;Scientific Reports,2014,4,4834)。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礎上,該課題組意識到只有將已有設備的測量精度再提高一個數量級,即到達萬分之一的吸光度差(10^-4)之后才能滿足普適性要求,由此對脈沖升溫光源和一氧化碳氣體紅外激光光源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此該課題組在2008年申請了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提出研制新一代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脈沖升溫-納秒時間分辨中紅外吸收差光譜儀;包括研制高穩定連續輸出可調諧一氧化碳中紅外激光探測光源,以及研制新型的脈沖激光加熱光源,即空間模式穩定、輸出能量穩定的納秒調Q的Ho:YAG脈沖近紅外激光光源(2.1微米,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吳先友合作)。該設備對蛋白質細胞色素c的脈沖升溫-時間分辨中紅外光譜測量結果表明,在蛋白質酰胺I‘光譜范圍(1600-1700/cm)內達到的平均測量精度為2×10^-4。該指標目前領先于國際上同類設備。論文第一作者為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李得勇,署名單位為中科院物理所、安徽光機所和大連理工大學,并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該工作的意義在于,通過對高性能設備的自主研發,不僅能夠滿足基礎研究的需求,同時還帶動了國內特種激光技術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紅外光譜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