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上周國際科技要聞回顧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科技網2015-07-06 我要評論(0 )   

      一周國際要聞(6月29日7月5日)  本周焦點  美國龍飛船命殞長空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6月28日第七次執行國際空間站貨

       一周國際要聞(6月29日—7月5日)
      本周焦點
      美國“龍”飛船命殞長空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6月28日第七次執行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但其運載“龍”飛船的“獵鷹9”火箭在發射后不久即在空中爆炸,船內物資毀于一旦,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一年內再次遭遇重大挫折。
      這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行航天貨運任務中的首次失敗,事件中損失了大量研究設備,對國際空間站的運轉來說也有重大影響。該公司本計劃當天嘗試讓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垂直降落在海中一艘無人船上,因而此次發射尤為引人關注。
     
      本周明星
      液態氘:在高壓下被擠成“金屬”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和德國羅斯托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20兆高斯磁場的大型Z機器,將絕緣體變成導電體甚至超導體,成功地在高壓下把液態氘(重氫)擠成類金屬。氘可用于熱核反應,被稱為“未來的天然燃料”,此次的結果是科學家更接近生成固體金屬氫的最終目標。
     
      外媒精選
      光具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據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稱,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理論證明,光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均勻介質中,比如說空氣中,光的自旋為零;但在兩種媒介的“接口”處,比如在空氣和黃金之間,光波的屬性會產生巨大的變化,發生橫向自旋。而這種自旋的方向鎖定為光波的行進方向。因此,用正確的方式觀察,就會看到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拓撲成分。
     
      前沿探索
      “大撕裂”或為宇宙終極命運
      人們所知道的一切物質都起源于宇宙大爆炸。現在科學家得出結論,一切將以同樣劇烈的方式終結:宇宙大撕裂。新的理論模型顯示,隨著宇宙不斷擴張,從星系到行星再到原子在內的一切物質最終將在消失之前被撕碎。不過也沒必要為此感到緊張,因為據預測一切將在220億年以后發生。
     
      單原子被微波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物理學家找到了一種方法,使用我們習以為常的微波輻射,將單個原子冷卻到了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附近。最新方法意味著科學家們距離研制出運行速度更快的量子計算機更近了一步。而量子計算機有助于厘清和解決目前困擾我們的很多科學難題。
     
      新方法促光子多維度量子糾纏
      此前科學家發現光子通常會在量子屬性的一個維度進行糾纏,也就是它們偏振的方向。而日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電氣工程師發現了使光子發生多維度糾纏的新方法,這一方法可以使光子的數據傳送量實現數倍提升,在量子云通信和分布式量子計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本周爭鳴
      機器人“蓄意”殺人?
      近日,一位男子在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的工廠新生產線上安裝機器人時,被機器人抓住并壓死。有媒體報道稱“德國大眾發生機器人攻擊事件”,對此專家表示,目前機器人還不具備主動攻擊人類的水平,人為操作失誤的可能性更大。
     
      一周之“首”
      首次用拉伸二硫化鉬晶體造出能隙可變半導體
      美國斯坦福大學一科研團隊首次通過拉伸二硫化鉬的晶體點陣,“扯”出能隙可以變化的半導體。這一研究成果將對傳感器、太陽能等多領域帶來廣泛影響。就太陽能領域而言,由于這種人工晶體結構對更大范圍的光譜都很敏感,因此具有用于制造更加高效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
     
      “最”案現場
      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創三項紀錄
      正在環球飛行的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北京時間7月3日晚降落在美國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的機場。該飛機在從日本名古屋飛往檀香山的118個小時不間斷飛行中創造了三項世界紀錄:最長時間太陽能飛機不間斷飛行、最長時間單人駕機飛行和最遠距離太陽能動力飛行。
     
      一周技術刷新
      微型量子點光譜儀問世
      7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描述了一個用195個不同的量子點做成的光譜儀,而這種光譜儀將比手機照相機鏡頭的圖像傳感器還要微型。這一系統兼具了高性能和簡潔性,容易制造并有進一步小型化的可能,為制造更高性能的光譜儀鋪平了道路,其未來應用包括太空探索、個性化醫療、微流控芯片實驗室診斷平臺等。
     
      多成像技術3D打印心臟更精確
      美國海倫·德沃斯兒童醫院的先天性心臟病專家,首次將兩種常見的成像技術——CT(計算機斷層掃描)和3DTEE(3D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成功地結合在一起,打印出更精確的3D心臟模型。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概念論證研究也為把這些技術與第三種工具——磁共振成像(MRI)結合開辟了道路。
     
      激光微爆技術把硅變成復雜新材料
      硅是制造計算機芯片的常見材料。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在硅上制造出激光誘導的微小爆炸,從而創造出多種奇特的新材料。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新技術有望為超導、高效太陽能電池和光傳感器領域帶來更簡化的創新和制造工藝。
     
      200小時不間斷制氫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低成本水分離器,陰陽電極均采用同種催化劑氧化鎳—鐵,可一周七天每天24小時用水生產氫氣和氧氣,其連續工作200多小時是一個創世界紀錄的性能,可望為交通和工業領域提供清潔、可再生的氫能源。
     
      智能系統能自行修復程序漏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外展示了一種能夠自行修復程序漏洞的系統。這套名為CodePhage的系統,可在無需人工干預、不用訪問應用程序源代碼的情況下,從其他程序中尋找合適的代碼,對存有高危漏洞的程序進行修復,直至問題解決為止。
     
      奇觀軼聞
      摩擦起電開車就能發電
      內燃機因其較低的能量轉換效率備受詬病,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改善這種狀況。中美科學家聯合開發出一種能從汽車車輪與地面的摩擦中收獲能量的納米發電機,有望將此前白白浪費掉的能源回收。據稱,該裝置能將車輛的燃油效率提高至少10%。

    轉載請注明出處。

    飛船霍爾效應量子點光譜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