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弗拉季米爾·科瓦連柯,是烏克蘭工程院院士、副院長,浙江工業大學客座教授。
【科研成果】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他就從事激光加工技術研究,是世界上該領域開展研究最早的開創者之一。他編著的《零件的激光表面強化》一書成為我國該領域最早的教科書之一。
清晨,只要不下雨,在浙江工業大學朝暉校區的操場上,總能看到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在跑步。遇到路人,他都會笑容滿面地用中文打招呼:“你好。”
這位和藹可親、熱愛運動的老人就是科瓦連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他就受聘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專家。在我國工作期間,他參與了多個項目研究。
激光制造技術是新一代高端制造技術之一,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實力跟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迫切需要這項技術。浙江工業大學嘗試走國際合作路線,通過引進技術和智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滿足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2007年,在科瓦連柯推動下,“浙江工業大學—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激光技術聯合研究實驗室”建立。他每年會帶著烏克蘭研究團隊來中國工作3個月。如今,他每年在杭州的工作時間增加到半年以上,指導科研人員開展研究。
在浙江工業大學激光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展廳,陳列著一系列汽輪機葉片。它們是經過激光技術強化過的,其中包括用于目前最大發電機組的百萬千瓦等級長葉片,這種葉片在國際市場上單價可以賣到3萬歐元,而一臺發電機組就需要100多只葉片。此前,我國生產的汽輪機葉片防水蝕能力不強,不得不花高價從國外購買。通過國際合作,浙江工業大學開發出的這種汽輪機葉片,壽命比國外同類產品更長,成本卻只有進口產品的七分之一,制造實現國產化。
通過國際合作,科瓦連柯所在的浙江工業大學高能束綠色制造技術團隊經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實驗室聯合開發出激光復合制造工藝技術,解決了激光表面改性中的深度、變形和質量控制等關鍵問題,目前已經成功設計出適用于激光制造與再制造的專用裝備,集成大功率激光柔性成套制造裝備,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現在這些研究成果大量應用于我國工模具、化工裝備、泵閥等領域關鍵部件的制造與再制造,對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開始,科瓦連柯將有一個新頭銜:浙江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他今年70多歲,但仍堅持上班,周末都來辦公室悉心指導我們的團隊。”張群莉是科瓦連柯在浙江工業大學工作團隊成員,每每談起這位老人,她話語間總是充滿敬佩之情。
科瓦連柯對中國充滿感情,把杭州當成他的第二個家。“我對中國文化著迷,它凝聚著勤勞的中國人民的智慧、不同領域人們的深層次體驗。中國的烹飪藝術也是全世界最獨特的。”科瓦連柯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