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到2016年,中國3D打印機市場規模預測將擴大到100億元,是2012年的10倍,屆時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機市場。同時專家預測,如果3D打印的應用市場能夠打開,到2020年3D打印的市場有可能突破一千億元甚至兩千億元。雖然3D打印市場前景看好,但事實上,目前的3D打印市場并沒有像外界想象得那么樂觀,即便是全球排名前幾位的3D打印企業,規模也并不大,3D打印行業的發展面臨著設備成本和材料成本偏高,技術、設備的穩定性和精密度技術都有待提高等問題。在記者對許多的專家采訪中,專家們都表達了相同的觀點,認為成本是困擾3D打印快速發展的關鍵原因之一,而要突破成本的問題,必須要推動3D應用市場的發展。
談及目前3D打印的成本問題,Stratasys大中華區總經理汪祥艮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述:事實上每一項產品和技術都不存在技術成本高的問題,成本之所以高是因為應用市場沒有打開,技術價值來沒有充分釋放。目前大家普遍覺得3D打印設備和材料成本過高,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應用市場還沒有真正規模地打開。
我國3D打印產業中,大部分為3D打印設備企業和材料企業,真正做服務的企業、做解決方案的企業非常少。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不久前給出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3D打印產業產值大概在30億元左右,而在這30億元的產值中,大部分是設備和材料企業貢獻的。目前中國3D打印產業中95%的企業都是做設備和材料的企業,缺乏應用和解決方案以及服務的企業,要想大規模推動3D打印市場發展,必然非常困難。
應該說,3D打印應用到制造業、醫療、教育、時尚、建筑、航空、航天等領域同樣面臨一個“3D打印+”的過程,它需要一個個完整的生態,需要應用商與服務商等的參與,才能夠完成“3D打印+”的這個過程。而這個生態鏈的構建,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有很多行業壁壘的問題、行業融合的問題。不久前,三的部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許建輝對記者坦言,事實上3D打印在醫療領域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包括打印心臟、打印骨骼、打印肢體等等,但事實上這些東西做出來和真正運用到人身上、進入醫院,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8日25日,來自全國50多家醫療機構、科研單位和企業一起共同成立了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生物醫藥3D打印理事會,目的也是為了加快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加強產學研溝通、中外溝通、跨領域溝通,通過融合創新,突破生物3D打印的關鍵難題,縮短中國與國外在生物3D打印上的差距。
事實上,近一兩年來,全球領先的3D打印巨頭們所做的產業布局中,除了在技術和材料的維度,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加大對應用市場、服務市場和行業市場的布局,從3D打印社區到3D打印應用商店再到3D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培育,目標就是要啟動各類應用市場,打通3D打印走入尋常百姓家和走進各個行業的通道。而如何來齊聚各個維度的創新能量,來加速3D打印的應用,需要中國的3D企業打開想象的空間。
專家觀點
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
未來3D打印應是服務平臺
今天的3D打印機還是孤零零的一臺機械設備的存在,大家還在設法解決速度問題、穩定性問題、材料問題,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要。但是未來的3D打印機絕對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應是一個個服務平臺。就好比我們今天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3D打印機也將為時不遠。
目前,我們過度重視硬件,忽視軟件建設。要設法讓每一臺打印機都有一個相對強大的后臺支撐,能夠自動進入各個云端。要給3D打印機安裝一個CPU,這個CPU可以隨時升級,遠程控制,可以自動修復、自動切換、自動與上下游相關配套模塊結合。這基本上就構成了3D打印3.0時代的主要特征。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史玉升
推動3D打印要打破“小圈子”想法
現在3D打印的圈子還是比較小的。前不久我們學校與協和醫院舉行了一個3D打印醫學的展會,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個3D打印聯盟,3D打印聯盟的聲音還是擴展的不夠。所以我認為3D打印的聯盟的成員,除了這些圈子里面的人以外,教育、醫學等各個行業的人員都可以參與進來。只有這樣3D打印行業才能做起來。我們一定要突破常規的思維模式,要有超常規的想法。不要這個人說,那個人說,我們就不做了,只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利,對3D打印發展有利的事都要做,這樣才能異軍突起,出奇制勝。要把各個領域的人弄進來,把3D打印普及推廣,才能夠有可能在2020年達到上千億元或者兩千億元市場。發展3D打印要找到市場,市場要靠廣大的人民群眾。
北京工業大學3D打印國際合作基地主任陳繼民
3D打印人才培養需要統一教學體系
現行的生產模式是集中式生產,工人們集中在流水線上,分段承擔制造工序;而隨著3D打印技術出現,一個人在家就能夠憑借自身的創造力,生產一件完整的產品,將實現高科技的小作坊“回歸”。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時代,這種分布式生產將極大激發創造者的活力。目前,不少3D打印機器的速度和精度未能達到企業用戶的心理預期,造成當前市場容量有限。
在中國做3D打印研發的人才是“一將難求”。由于3D打印技術屬于跨學科領域,目前國內極少有該領域的專業教學和培訓。從事3D打印研發的人才,分屬于激光工程、機械、電控、材料科學等傳統學科。這樣就造成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學體系,滿足不了行業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