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下一代顯示技術“爭鋒” 激光抑或OLED?

    星之球科技 來源:廣州日報2015-09-23 我要評論(0 )   

    液晶技術的創新已呈疲態,不過,目前仍是電視顯示的主流技術。oled電視將占一席之地,不過,5年后,激光電視將可超越被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電視,直接進入更新一代...

     液晶技術的創新已呈疲態,不過,目前仍是電視顯示的主流技術。oled電視將占一席之地,不過,5年后,激光電視將可超越被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電視,直接進入更新一代顯示技術領域?
     
     
    激光電視“躍過”oled時代?
     
    oled被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而根據彩電的顯示技術劃分,crt為第一代顯示技術,pdp(等離子)、lcd(液晶)為第二代,“下一代”oled則應為第三代。顯然,目前市場上的彩電之爭,主要是液晶電視與oled電視的pk。
     
    因為上游屏的差別,二者近期“明爭暗斗”白熱化。一方是以三星、海信、tcl等為主的高色域液晶電視陣營,推出了uled電視、suhd電視、量子點電視等高色域電視新品,利用成熟的技術、合理的價格以及對lcd顯示技術的改良,“包抄”oled電視。
     
    另一方則是以lgd、創維、康佳等為主的oled陣營,強調oled自發光的特性,相比lcd液晶可以省去背光源等附件,在生產制造商更具前途。同時,柔性可折疊、可穿戴、透明等特性,也讓它區別于傳統的lcd技術。
     
    然而,業內人士表示,激光顯示技術具有色域范圍廣、壽命長、效率高、功耗低、節能環保、輕量化等優點,可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另外,“激光顯示”技術則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大尺寸和低成本的同時需求。
     
    據悉,相比投影,激光電視解決了安裝麻煩、使用壽命低的難題。
     
    oled技術進行反擊?
     
    在量子點電視、uled電視、suhd電視“爭鋒”oled電視之時,激光顯示技術的進入“視野”,令消費者愈發“蒙查查”。
     
    “如果激光電視是未來,那意味著其他人都錯了?”對此,有彩電廠商人士稱。近日舉行的oled有機電視峰會上,中國oled顯示產業聯盟成立,lgd、創維、康佳、lg電子、蘇寧、國美等近30家oled上下游產業鏈及研究機構加入,但三星、海信、tcl等缺席。
     
    “oled之父”、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教授鄧青云稱,oled是對電子的控制,反應速度快。lcd則需要背光源,因此經常有漏光,難以呈現純正的黑,并且反應速度也慢一些。他堅信,oled未來是取代lcd的“真命天子”。
     
    他亦承認,目前oled研發正在尋求突破,一是延長材料的生命周期;一是用補償算法來解決殘影。但更關鍵的是,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以盡快普及。
     
    記者了解到,oled過去5年從手機上應用到電視上,從55英寸到77英寸,以及柔性可彎曲也已經實現。鄧青云認為,lcd上能采用4k、8k以及hdr(高動態范圍圖像),oled也能,“未來兩年是oled非常關鍵的兩年,目前需要廠商投資,而短期內市場占有率尚部確定。”他預計,5年后oled會確立主流地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