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白熱化的電視顯示領域,ULED與OLED面板技術誰更勝一籌,來自第三方機構的評測結果,或許能給出直觀的答案。
作為法國影響力很大的獨立第三方評測機構,AVCESAR定期會對市場主流品牌進行測試。過去兩周,他們對海信XT910系列產品進行了全方位評測。
在評測結果上,除了用“吃驚”形容,AVCESAR對海信ULED系列產品給出了“六星”頂格評價,這也是迄今唯一獲此最高評價的中國品牌。
AVCESAR認為,作為海信2015年的旗艦產品,XT910集成了其獨家特有的ULED技術,根據海信的聲明,該產品在對比度等方面完全可以和OLED相媲美。
而在決定市場占有率的定價上,LG主推的OLED電視售價達到6999美元,而同樣是65寸4K電視,海信所生產的ULED電視,售價僅為2999歐元。

在多位業內專家看來,與OLED短期難有突破相比,押注ULED的國產品牌的創新技術,依靠制造成本上的優勢,無疑將成為全球市場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海信在全球顯示技術陣營的異軍突起,其全球業務持續提升,2015年上半年電視出貨全球四強中,海信是唯一份額同比上升的品牌。
ULED技術頻獲國際好評
“ULED背光分區控制技術帶來的超高畫質體驗令人印象深刻。”這是AVCESAR評測工程師經過兩周的嚴苛評價之后發出的感嘆。
評價的對象,是海信XT910系列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歐洲市場之后,海信的該系列產品,已不是第一次獲得好評。
在今年9月4日開展的柏林電子展IFA上,海信宣布ULED將正式登陸歐洲市場,并將發布支持HDR信號的ULED電視。
該款65寸910系列曲面ULED產品一面市,即受到德國媒體高度關注。德國權威的video magazine雜志通過測試給出頂格評價sehrgut(very good)。
在轉戰歐洲市場前一周,海信ULED電視剛在美國上市。在紐約舉行的發布會上,海信宣布在美國正式上市具有170多項專利技術的ULED電視,亞馬遜將成為該產品的首發渠道。
在業內人士看來,海信已經連續12年國內銷量領先,在全球4K電視領域排在前三位,市場份額接近6%。而北美、歐洲和澳洲這三大發達市場則是海信的國際化戰略突破口。
事實上,這也是自7月31日宣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后,海信集團在美洲市場又一次開拓之舉,標志著其在美洲市場的開拓由價格競爭階段轉向技術競爭階段。
在紐約發布ULED電視新品,對于海信還有另一層含義——即在國際舞臺推廣自己的ULED技術,公開挑戰韓國家電巨頭LG主導的另一電視技術OLED陣營。
在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曉華看來,僅在電視應用領域,ULED優勢大于日韓OLED,海信的ULED顯示技術,已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東南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對三星SUHD、LG OLED和海信ULED進行的清晰度、色彩等10項核心指標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海信ULED綜合指標躍居第一。
“高性能+高性價比”成掠地關鍵
針對ULED全背光、納米量子點技術這一配置,AVCESAR的工程師們還對比了三星、飛利浦等同類產品,贊賞海信的技術實力和價格優勢帶來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產品在歐洲和美國的售價,都遠高于國內。即便如此,與OLED相比仍具有高性價比。
作為海信2015年的旗艦產品,XT910系列同時也是海信主推的ULED顯示技術與LG陣營OLED技術對壘的砝碼,其中的關鍵在于一流性能和高性價比。
8月27日,海信在美國紐約發布其自主顯示技術的65寸4K ULED曲面電視,以2999美元的價格在亞馬遜平臺首發。但相比于相同尺寸的OLED電視而言,價格優勢頗為明顯。
而價格懸殊的關鍵在于,OLED屏幕占到了電視機成本的八成以上。OLED大屏電視價格通常是普通LED電視的數倍,而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其市場占有率。
市調公司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OLED電視銷量僅為3.5萬臺,絕大多數都來自于LG。該機構還預計,OLED電視四年之后的銷量也只有700萬臺。而全球液晶電視的年銷量規模則在2億部左右。
在市場人士看來,全球經濟前景未知,尤其是中國經濟態勢不明朗,都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支出。在這種情況下,高昂的OLED技術的普及前景面臨著更大的困難。
在海信的未來戰略中,ULED技術扮演著重要的地位。隨著海信在全球顯示技術陣營的異軍突起,其全球業務持續提升。Displaysearch的數據表明,上半年電視出貨全球四強中,海信是唯一份額同比上升的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極力推廣ULED技術的同時,海信也在緊鑼密鼓地發展激光電視技術。
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看來,CRT電視是第一代,液晶電視是第二代,OLED電視是第三代,激光電視是第四代,“海信想跨過第三代,直接進入第四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