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2015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頒獎典禮在深圳舉行。會議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明星企業”,其中武漢海達數云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海達數云)以3年71倍的速度增長,被認為是武漢光谷萬家企業中跑得最快的“瞪羚”。
海達數云是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主要致力于高精度三維激光測量系列產品開發、應用服務與產業化。
在海達數云董事、首席科學家毛慶洲看來,“現在市場膨脹十分迅速”。互聯網大數據的普及,智慧景區 、三維導航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的檢測系統創新應用,其實都離不開三維激光產品。例如地理空間信息產業的升級(如將平面地圖升級為三維全息地圖),還有時下火熱的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這些都造就了三維激光測量的極大市場需求。
造就海達數云這批“瞪羚”,除了利好的市場環境之外,還有海達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毛慶洲對騰訊財經提出了海達三個核心競爭優勢,“技術、人才以及對客服需求的及時反映”。
從公司人員構成來看,海達數云有員工約160人,其中有研發部門就有70位員工。而獲得博士學位的有5人,其中4位是擁有大學教授高級職稱以上。同時還有10位近10年一線工作經驗的研發工程師。
除了招納賢士外,海達在研發方面也投入大量資金與時間,他向騰訊財經透露,3年以內海達投入了近3000萬元的研發資金。“近三年以來,研發部經常燈火通明,周六日基本不休息”。
相較于海外的測量或者掃描儀器,海達數云的產品還具有一定的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以及為克服提供的一條龍售后服務體系。毛慶洲向騰訊財經舉了一個例子,海達的一臺測量儀器售價為300到600萬元,但海外產品可高達1000萬元,并且由于地域關系國外技術人員也無法跟蹤售后服務。“買了不會用,許多外國儀器就這樣擺在那里”,毛慶洲也表示這種情況很尷尬。因此海達力求解決用戶這個困擾,并提出“買得起、玩得轉、用得好”產品口號。
為客戶定制化生產產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海達,毛慶洲透露,近期將于2016年推出海達自主研發的iranger產品,而iranger正是三維激光的最核心技術部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