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于2015年11月3日在日本首都高速公路豐州至葛西路段公開實施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行駛演示。在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后切換為自動駕駛模式,自動實施了并入主道、變更車道以及從主道駛向出口等操作。
本田的目標是2020年使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功能投入實用。此次實驗車的特點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配備了具有量產可能性的傳感器。本田曾于2014年在美國底特律的高速公路上實施過自動駕駛演示,當時在車頂配備了美國Velodyne公司制造的激光掃描儀。該掃描儀是價格高達數百萬日元的高精度產品,無法在量產車上采用。因此,本田此次并未使用該傳感器,而是利用以量產為前提的傳感器實現了同樣的自動駕駛。
配備的傳感器有1個立體攝像頭、1個單眼攝像頭、6個毫米波雷達及6個紅外線激光掃描儀。對周圍做識別的功能利用兩套傳感器系統實現了冗余化。其中一套系統是立體攝像頭與毫米波的組合,另一套系統是激光掃描儀。前者包含的立體攝像頭還用于檢測車道線。
想要啟動自動駕駛功能時,按下方向盤右下方的按鍵即可。演示時首先穿過豐洲的ETC(電子收費系統)通道,這時系統將高精度地圖與來自多種傳感器的信息及GPS信息做比較,掌握自車的準確位置,并在導航儀屏幕下部顯示“已進入可自動駕駛的路線”。這時按下按鍵開始自動駕駛,車輛自動打轉向燈,實施并入主道的操作。
從豐洲去葛西方向時要立即并入灣岸線,然后向右變更車道。這是因為,并入灣岸線的最左側車道用于在到達葛西出口前向中央環狀線分流。在這種情況下,車輛自動向右打轉向燈,從左側并入第二個車道。
原本預定就這樣沿著該車道一直走,從葛西下高速,但該車道的前方在施工,放置了發煙筒提醒。遺憾的是,攝像頭及其他傳感器無法識別這種車道減少的情況,于是切換為手動駕駛,駛向葛西出口。需要解除自動駕駛時,可通過踩油門或剎車踏板等操作切換為人工駕駛。
另外,該自動駕駛車的后座前方設置了監視器,可顯示周圍的圖像、自動駕駛設定的路線、自車的目標路線、可行駛的路線、不能走的路線等內容。在左上部的畫面中,綠色是設定好的線路,粉紅色表示自車的目標線。而右半畫面中,黃色表示周圍的車輛等障礙物,藍色線是設定路線以外的可行駛路線,紅色線表示左側合流車道等不能走的路線。
上次在底特律演示時使用的是“Acura RLX”汽油車型,而此次使用的是“里程”混合動力車。據本田介紹,該公司在東京有5輛演示用自動駕駛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