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德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又邁進一步

    星之球激光 來源:澎湃新聞2015-12-25 我要評論(0 )   

    6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掌握如太陽般制造能量的技術,獲得永不枯竭的清潔廉價能源形式:核聚變。直到今天,這一愿景仍似近實遠。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近日...


      6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掌握如太陽般制造能量的技術,獲得永不枯竭的清潔廉價能源形式:核聚變。直到今天,這一愿景仍似近實遠。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近日開啟的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Stellarator),有望加速核聚變時代的到來。
      所謂仿星器,顧名思義,就是對恒星的模仿,實際上是一種核聚變反應裝置。仿星器通過模仿恒星內部持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將等離子態的氫同位素氚和氘約束起來,并加熱至1億攝氏度的高溫,發生核聚變以獲得持續不斷的能量。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下屬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10日宣布,用于研究核聚變反應的世界最大仿星器“Wendelstein 7-X”(W7-X)當天開始運行,并首次制造出氦等離子體。“W7-X”是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聚變裝置,用來研究仿星器裝置應用于聚變電站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這座受控核聚變裝置由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建,位于德國東北部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項目投資達10億歐元,目前已投入約3.7億歐元。在經過9年的建造、超過100萬個工時的組裝之后,這一大型裝置的主要組裝工作于2014年4月完成。隨后,研究人員開始準備工作,對所有技術系統逐一進行測試。
      12月10日當天,研究人員向“W7-X”內部的等離子體容器中注入大約一毫克氦氣,并打開微波加熱裝置,氦等離子體隨之產生。雖然“W7-X”首次制造出的氦等離子體放電僅持續十分之一秒,溫度達到了1000,000攝氏度,但研究人員對這一結果依然十分滿意,表示“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對科學家們而言,下一個任務是延長等離子體的放電時間,并研究使用微波產生和加熱氦等離子體的最好方法。
      “我們從惰性氣體氦氣開始制造等離子體,明年才會換成真正的研究對象——氫等離子體,”項目主管托馬斯·克林格爾(Thomas Klinger)說,“因為將氦氣變成等離子體更為容易,我們還能用氦等離子體清潔容器表面。”
      12月10日當天,研究人員向“W7-X”內部的等離子體容器中注入大約一毫克氦氣,并打開微波加熱裝置,氦等離子體隨之產生。雖然“W7-X”首次制造出的氦等離子體放電僅持續十分之一秒,溫度達到了1000,000攝氏度,但研究人員對這一結果依然十分滿意,表示“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對科學家們而言,下一個任務是延長等離子體的放電時間,并研究使用微波產生和加熱氦等離子體的最好方法。
      “我們從惰性氣體氦氣開始制造等離子體,明年才會換成真正的研究對象——氫等離子體,”項目主管托馬斯·克林格爾(Thomas Klinger)說,“因為將氦氣變成等離子體更為容易,我們還能用氦等離子體清潔容器表面。”
      可控核聚變一直被視為人類徹底解決能源危機的終極模式。核聚變反應所需的氚和氘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1公斤核聚變原料產生的電能等同于1.1萬噸煤產生的電能。核聚變反應堆比目前核電站的核裂變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更少,放射性也會在短期內消失。
      相比之下,核聚變反應堆最為常見的設計叫做托卡馬克裝置(Tokamak)。這種形似甜甜圈的裝置是呈圓形線圈的中空金屬結構,全球范圍內目前有超過36臺托卡馬克正在運行,歷史上曾建成過200多臺。當燃料在加熱到1.5億攝氏度以上時,就能形成高溫等離子體。
      多年來,由于用來產生等離子體的磁線圈裝置優于目前正在運行的仿星器,托卡馬克裝置中一直被視為最具前景的“人造太陽”方式。同時,該類裝置也更易建成、能更理想地約束等離子體。但不容忽視的是,托卡馬克裝置也暴露出一些安全風險,比如當電流故障時,磁場就會立即崩潰。
    這種崩潰會導致磁場力的釋放,并足以損壞反應堆。在發表于《科學》(Science)雜志的深度報告中,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稱,“W7-X”裝置是一個更加實用的選擇,可以克服托卡馬克裝置存在的安全問題。
      與托卡馬克相比,“W7-X”不但安全性更高,其最大特點是一次運行可以連續約束超高溫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而托克馬克方式的這一約束時間最高紀錄僅為6分30秒。
      實現對超高溫等離子體的長時間約束是反應堆設計領域的“圣杯”,這意味著控制核聚變的進程,也就是說可以控制核聚變的開始和停止,并隨時對反應速度進行調控。因此“W7-X”等仿星器設計方案被認為是未來核電站反應堆的發展方向。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核聚變人造太陽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