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金屬3D打印在各大相關產業中大展身手,特別是在國家軍事方面。因為其制造過程節省成本,而且可以實現很多傳統工藝達不到的效果,包括中國、韓國、美國在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這一技術。大多數都是用于發動機部件制造。
不過,近日馬薩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項最新技術,可以讓金屬3D打印的應用不再只局限于引擎和飛機部件的制造。據3D虎了解,他們成功研發了一種用新型導電油墨3D打印雷達部件的技術,比起傳統的雷達制造來說,該項技術的成本要低很多。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3D打印雷達系統的新型導電油墨
據研究人員稱,這項發現可以廣泛應用于軍事和普通消費品上。雖然導電性油墨在很早之前就被開發出來了,但是在實際打印過程中,卻很達到電氣部件的特性,而這些特性對于處理高頻無線電波十分重要。我們都知道,從理論上說,在塑料薄膜上3D打印電子產品會使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實現功能多樣化,然而事實上,目前的材料還達不到相應的要求。
而這次新研發的油墨很有可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據悉,這種油墨主要由熱塑性聚合物和懸浮在上面的金屬納米粒子組成,與此前的油墨最大的不同是,它擁有電氣特性并且可以隨著應用的電壓不同作出調整。當然,這種油墨支持3D打印,并且與塑料材質相兼容。

在測試中,研發團隊用該油墨制造了一個3D打印設備,可以明確地發出或者探測到特定頻率的聲波——這正是雷達需要做的事情。具體來說,他們3D打印了一個可變電壓電容器,又叫變容二極管。該團隊相信,這是首個完全3D打印的變容二極管,將來可應用于軍事雷達系統,汽車防撞系統,甚至手機制造中。另外還有兩個設備:一個3D打印移相器,可以電子操控雷達系統中相移天線陣發出的光束;一個3D打印頻率選擇面,可以過濾電磁波輻射的特定頻率。通常,這兩項工具被用來防止雷達干擾,主要用于軍事和醫療。
據了解,相關材料和設計還在持續測試和完善中,但是研究團隊對此都很有信心,而他們的目標則是3D打印一個完整的雷達系統。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