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實驗驗證六光子GHZ非局域性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科大物理學院2016-01-07 我要評論(0 )   

    中科大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多光子非局域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成功制備出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 Greenberger-...

      中科大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多光子非局域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成功制備出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態,并首次驗證了六光子GHZ(即“非此即彼”型)非局域性,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 23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并被《物理評論快報》選為編輯推薦(Editors’ Suggestion)論文。

    量子非局域性是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的核心問題之一,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的重要資源。兩體的非局域性(Bell不等式)已經被深入地研究,然而在多體情況下量子非局域性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為了驗證多體非局域性,人們提出了多種方法,包括GHZ悖論和Mermin不等式等。其中GHZ悖論由于其“非此即彼”的非統計特性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GHZ悖論是構造一系列測量,量子力學和局域隱變量理論對測量結果會做出完全相反的預言,由此就可在實驗上一次性判定量子力學和隱變量理論孰是孰非,而不需要像Bell不等式和Mermin不等式那樣通過大量數據的統計計算進行判斷。然而要進行“非此即彼”的非局域性驗證對糾纏態的保真度要求很高。雖然近年來人們已經能夠制備六光子甚至八光子糾纏態,但是其保真度有限,目前多光子GHZ悖論的實驗檢驗還停留在四光子階段。
      
    李傳鋒、黃運鋒等人一方面提出了多體GHZ悖論的普適構造方法;另一方面在自主研發的“beamlike”型糾纏源基礎上,巧妙設計出“三明治”型糾纏源。這種新型的糾纏源具有更好的對稱性,從而使糾纏光子對的符合效率達到0.29,糾纏度達99%,同時亮度達到每毫瓦泵浦每秒可發射2000對的水平,這些指標超越了此前所有多光子實驗中的報道。由此研究組制備出的六光子GHZ態保真度高達88.4%,創造了世界最高水平。研究組在以上基礎上最終實驗驗證了六光子GHZ型非局域性。
     
      
      
      三明治型糾纏源示意圖
      
    審稿人評價本項工作為多光子實驗的保真度和亮度設立了新標準(“The experiments sets a new standard in terms of fidelity and brightness in multiphoton experiments”)。本成果對量子通訊網絡、量子計算和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的研究都將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張超。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教育部的資助。

    轉載請注明出處。

    多光子量子信息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