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為期四天的第46屆世界經濟論壇成功落下帷幕。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那么,究竟什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它與前三次工業革命有哪些不同?中國又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3D打印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深入,我們的生活將發生哪些顯著的變化?
正如克勞斯·施瓦布的最新著作《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提到的3D打印技術的重要性,作為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分別從物理、數字和生物領域列舉了新工業革命中的核心推動技術,分別是無人交通工具(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3D打印、高級機器人、新材料、物聯網與基因工程。在新工業革命的大框架下,各種技術彼此交融、相互促進。正如沒有超級計算能力的出現,就難以實現基因測序;沒有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就無法推動高級機器人的發展。
第四次工業革命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成為全球經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也是此次達沃斯論壇的主題。許多人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通過3D打印、移動互聯網、云技術、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徹底顛覆傳統的生產和組織方式。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到來,其特點就是多種技術相互融合,物理世界、數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3D打印能夠改革傳統制造方式,從而真正實現制造業數字化,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云技術一起能夠輔助前沿制造技術如機器人等,共同開創互聯制造的未來。因而產生出全新的技術,將對政治、社會和經濟體系帶來巨大影響。
施瓦布說:“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像海嘯一樣向我們襲來,將徹底改變我們現有的社會體系。”人們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并從變革中獲益,是本次達沃斯論壇所討論的核心之一。
“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概念在本屆達沃斯論壇上是第一次被提出,來自全球各行業領軍人物經過四天的集中探討后,是否能夠對它作出一個明確定義?前來參會的企業家比約恩·約翰森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它是關于數字世界的范疇,世界正在發生迅速的變化。(對于什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是否已經有了結論、答案?并沒有。我們僅僅處于整件事情的開始。這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始終對未來持樂觀態度。”
的確,對于這是一場什么樣的革命,人們給出的定義不盡相同。有人把智能制造作為其典型標志;也有人說是個性化的服務,特別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等等。可以說到目前為止,這場革命究竟是什么,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
學者如何看待第四次工業革命
關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大家紛紛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
能源領域博士謝麗爾·馬丁女士表示,這次革命的最大特點是打破行業的融合,她說:“我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了諸多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同一時間并且跨行業。我認為這并不容易,(但)我想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實現。世界有機會讓我們去發現它,這取決于我們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及其相互關聯來解決大的問題。所以我覺得(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概念很重要,然而實現它是需要時間的,(我們還只處于)起步階段。”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先生指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中涌現出了一支新的生力軍,他說:“我發現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一點與以往不同,就是中小企業可以在里面發揮巨大的作用。過去的工業革命中都是一些大發明家、大公司作為中心力量。現在,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幾乎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找不到中小企業把本地社會盡快聯系到全球的信息社會中來,他們利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本地。將來工業革命的進程與成功,中小企業在其中都將發揮很重要的作用。這次在達沃斯論壇中,幾乎所有會議都提到了中小企業的作用。”
美國高通公司首席技術官馬修·格羅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絕不僅受一種技術驅動,人工智能與學習算法、高速度與低成本的通信技術將是新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哈佛大學教授NiallFerguson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與眾不同,它的前進速度也將不再以線性速度前進,而是呈幾何級增長,不僅改變人類的行為方式,還改變我們人類本身。
研究全球化與發展的牛津大學馬丁學院院長IanGoldin認為,這一次將不僅僅只是另一輪工業革命,我們將重新詮釋行為方式,信息系統將決定我們的時間,是擺脫貧困最快的方式。
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歷史教授認為,地理和技術相互映射,技術的世界并不是平的。實際上,新老技術相互共存,我們不能忽視一些重要的老技術。
第四次工業革命或加劇不平等
微軟CEO Satya Nadella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帶來經濟增長,但問題在于,這次工業革命能否在所有國家平衡地推進,給處于不同經濟地位,屬于經濟不同部分的人們帶來幫助。
在達沃斯論壇上,瑞銀發布的《極度自動化和連通性: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全球、地區和投資領域的影響》白皮書預計,高水平的自動化和互聯功能將在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制造新的財富差距,從而加劇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瑞銀對主要經濟體進行的一項分析稱,在適應機器人世界的過程中,瑞士處于最有利的地位,而阿根廷排名墊底。瑞銀新興市場外匯、利率和信用業務負責人Lutfey Siddiqi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有可能削弱新興市場來自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政策,那么這次工業革命將加劇不平等。
勞動格局或將改變
瑞銀發布的白皮書表示,發展中經濟體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這些經濟體充足的低技能勞動力將不再是優勢。相反,發達國家因擁有最靈活的勞動力市場、教育體系、基礎設施和法律制度,能很好地調整勞動力資源和商業模式來順應這一高度自動化和連通性的全球形勢。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報告預計,到2020年,科技的發展將導致15個主要發達和新興經濟體凈損失逾500萬個工作崗位。
通過裁汰、自動化或去中介化的方式可能將減少710萬個工作崗位,與此同時也有210萬個工作崗位將被創造,其主要集中在更為專業的領域,例如計算機、數學、建筑以及工程。這些新工作崗位的產生可以部分抵消工作崗位減少的負面影響。
硅谷企業家馬丁·福特在《機器人時代:技術、工作與經濟的未來》一書中指出,隨著新技術發展的不斷加快和機器自動化,對人的需求將會減少。人工智能已在大步邁進,所謂的“好工作”將會過時:很多律師助理、記者、上班族,甚至電腦程序員將被機器人和智能軟件取代,藍領和白領工作都將蒸發。
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更為顯著變化
盡管目前對第四次工業革命還不能明確定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它已經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了,并將隨著技術進步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帶來更為顯著變化。
參會的宋先生這樣描述了他的感受:“帶來一些顯著的變化就是,如果作為一個消費者或用戶,我和企業生產者之間的互動會更加頻繁和直接。舉個例子,我需要買一輛汽車,現在大量的都是批量生產,未來則可以更多地私人訂制,擁有更多個性化的可能。與此同時,我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消費者,通過大數據技術和大量傳感器的應用,我可以在家里通過數字化平臺看到下完訂單后我要的車處于哪個生產階段,像現在網購在線查看物流情況一樣。如果中間需要調整,我可以及時與生產廠商聯系,所以我是可以參與到生產過程當中去的。”
此外,一些大型軟件公司已經引入了“前瞻性維修”的理念。也就是說,在一件東西壞之前提前做出預判,提前進行維修,保證生產線不會出現中斷,正常生活也不會受到巨大影響。它的實現也主要靠大量傳感性的應用以及大量數據的收集、處理、反饋以及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未來的生產會更多地向解決方案的方向過渡,是一個綜合性的方案,而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生產。
中國與第四次工業革命
面對這樣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革命進程,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先生表示,中國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他說:“我覺得中國在最近十來年里面,特別是最近幾年推動‘互聯網+’,推動創新,這些經驗都可以在全球各個地區進行推廣。將來,中國不但能夠與各個地區形成伙伴關系,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的建設;同時,中國成功的經驗也會越來越深入地被各個國家所認識、認可和仿效。我也期待中國在這方面能夠加快步伐,與全球各個方面的力量進行更好合作。”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十分看重和看好中國在其間的角色,企業家比約恩·約翰森說:“中國將在我們面對的這場數字革命中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中國將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很看好中國,中國擁有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這是西方世界都知道的。”
在全球化環境下,中國把自己的創新技術融合到國際社會,推動全球發展;同時世界經濟與技術提升也有利地促進了中國技術和市場等在新的高度向前邁步。
總結:伴隨3D打印等新技術和創新層出不窮,今年的達沃斯論壇吸引了不少初創科技企業前來淘金,眾多風險投資與跨國公司也興趣濃厚。3D打印等新技術激活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工業革命的未來值得期待。總體來說,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尋找全球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數字化、智能化等。雖然目前沒有人能說出這樣的一場革命將要到什么時候完成,但可以說我們都是屬于這場劃時代變革的參與者與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