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詞匯,當然,更受關注的是這個詞匯的背后,所蘊涵的創新能力。對于一個國家而言,無創新則無發展。
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隨著數字化革命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老式的“中國制造”也早已成為歷史,創新轉型迫在眉睫。中國目前的創新能力,是否能夠滿足高階“中國智造”的要求?未來的中國,在創新領域,又將有何突破?且看GE最新發布的《全球創新風向標》為你解讀中國創新的今天與明天。
中國創新,排名幾何?
如果你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世界工廠”、生搬硬套的“山寨大國”,那就太OUT了。根據2016年的GE“創新風向標”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四大最具創新性的國家之一,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
在報告中可以看到,中國擁有良好的創新環境,中國公眾對自己國家的創新趨勢也持有十分樂觀的態度:
高達93%的中國受訪公眾認為創新是國家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
中國受訪者普遍表示,在過去的五年中,在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能感受到中國創新浪潮對其生活的積極影響。
中國民眾普遍相信,創新對就業市場將產生正面影響,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創新尤其受到高度評價。
同時,企業家們對創新業務熱情高漲,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協同創新”模式正在成為企業增長的新引擎,高達89%的中國企業表示,協同創新已經為他們帶來了投資回報。
“顛覆式創新”有何突破?
GE《全球創新風向標》調查顯示,“顛覆式創新”是中國式創新的最大特色,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家對于創新的態度更為開放、大膽,中國總體創新環境在全球范圍內列于領先水平。
何謂“顛覆式創新”?
對中國受訪者而言,創新代表“顛覆、進步和創造”,42%的受訪者表示創新必須“打破常規”,55%的受訪者認為,創新意味著“開啟新的潮流方向”。
“顛覆”是中國式創新的最大特色之一,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家更敢于為創新突破自我、顛覆既有商業模式。80%的中國企業家為自己的公司制定了清晰的創新戰略(高于全球平均值68%)。比起固守現有經營模式,57%的中國企業高管更愿意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轉型,開拓全新營收渠道。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企業在創新產品發布數量、經營模式的變革、全新商業模式的發展等領域表現都超過全球平均值,大量創意產品已經徹底改變了既有的市場環境,顛覆性創新的理念已經開始為中國企業家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
實現中國式創新,我們還需要…
政府支持
盡管企業家對顛覆性創新充滿期待,中國創新的未來仍然需要政府更強力的支持。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政府在創新環境的建設中承擔著更為重要的作用。69%的中國企業家認為政府激勵是創新成功的主要驅動因素。所有的受訪公眾都表示,希望政府可以采納更具整體性的創新戰略,更多參與創新文化的建設,逐漸建立并保持中國創新領袖的地位。
創新人才
與此同時,人才將成為實現突破性創新的關鍵要素。有58%的企業家認為缺少創新型人才和相關技能是實現有效創新的障礙之一。
未來創新最需要的人才是怎樣的?受訪者普遍認為,創新時代的未來人才應該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意型的思考方式、敢于冒險的創業精神。比起保守的“執行者”,大膽的“問題解決者”和“創業者”更受中國企業家歡迎。
世界經濟形勢瞬息萬變,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重重挑戰,2016年起,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將會更加嚴峻。而敢于突破、擁抱創新的中國顛覆式創新基因,無疑將有助于中國克服重重考驗,在未來的國際市場進一步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