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一家激光雷達初創(chuàng)公司引發(fā)“學”案 點云數據處理的探討
星之球科技 來源:3sNews2016-03-03
我要評論(0 )
這兩天,有一則報道被圈內人士刷屏了,標題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荷蘭創(chuàng)立公司,破解了激光雷達數據處理難題,講的是一名荷蘭屯特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聯手四位同事創(chuàng)辦一家致...
這兩天,有一則報道被圈內人士刷屏了,標題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荷蘭創(chuàng)立公司,破解了激光雷達數據處理難題”,講的是一名荷蘭屯特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聯手四位同事創(chuàng)辦一家致力于激光雷達點云數據處理業(yè)務公司的事情。
關于這家備受爭議的初創(chuàng)公司,筆者又從屯特大學的官方網站上搜集到了更多的背景資料,將其編譯作為補充,供大家參考,如下:
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了一種可以讓用戶快速完成建筑物的三維建模,且成本低廉。該軟件能夠自動生成95%的詳細三維建筑物模型,因而降低了生產成本與生產時間,如今該軟件已經在制作三維地圖的過程中得到應用。該軟件基于熊彪同學牽頭的研究成果,熊彪同學2014年12月5日畢業(yè)于屯特大學的地理信息科學與地球觀測學院,他的論文導師正是激光雷達領域享有盛譽的喬治·沃塞爾曼教授。
傳統(tǒng)的三維建模方法并不是自動化的過程,這樣的軟件往往使用航拍影像或者激光測繪手段來生產三維模型,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時費時費力。熊彪開發(fā)的這一軟件系統(tǒng),能夠利用激光雷達數據生成95%的建筑物的三維模型,剩下5%的建模將是手工完成,但也提升了工作效率。這些三維模型非常精細,屋頂的天窗部分也有所體現。
熊彪表示,這款軟件的應用市場廣泛。對于一些企業(yè)而言,這款軟件將會很有價值。以谷歌為例,谷歌已經打造了自家的三維地圖,但造價高昂,耗時長久,更新率并不高,如果要全盤更新地圖數據,非常耗時。但是,有了這款軟件后,地圖的自動化更新可以高達95%。用這款軟件為整個恩斯赫德市(荷蘭東部一座城市)三維建模,只需花費一周的時間,當然,為整個荷蘭三維建模,還需要更多的人力以及更多的設備,但一個月也足以完成。與傳統(tǒng)方式相比,三維地圖的生產成本得以大大降低,因為大部分工作都自動完成了。
對于他與四位同事攜手創(chuàng)立的這家公司DIPPER, 熊彪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開發(fā)出易用的應用。獲取到建筑物的激光點云數據后,借助這款軟件,可檢測出屋頂結構,接下來,通過對屋頂結構的分析,建筑物的要素被識別出來,并被模擬到整棟建筑物中。
激光雷達點云數據處理,分歧重重
近年來,在交通、電力傳輸、建筑等行業(yè)應用的驅動下,激光雷達技術發(fā)展迅猛。激光雷達采集到的豐富的點云數據,信息量龐大,常用數據存儲格式不統(tǒng)一,存儲數據時存在種種不足,數據精度很難保證,因此,激光雷達點云數據的后處理一直是難課題,數據服務產業(yè)鏈包含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數據采集、基礎數據處理、數據解譯、三維建模和數據可視化,但自動化識別分析始終困擾著點云數據的應用,全自動建模軟件往往限定于型制統(tǒng)一的建筑物上,市面上尚且缺乏強大的算法,可以基于點云,實現全自動大面積模型的提取。
對于激光雷達領域的這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DIPPER公司以及推出的這樣一項最新科技成果,業(yè)界專家褒貶不一,大體分為三大派別:一類是樂觀派,看好該軟件的應用前景,相信科技進步的力量;另一類是中立派,對于技術的實質性內容保留疑問,他們重視客觀性,認為文章披露的內容并未對核心算法加以解讀,目前持有審慎而觀望的態(tài)度;剩下的一類則是挑戰(zhàn)派,他們認為技術涉嫌弄虛作假,技術實現的可能性太小。
樂觀派:
金景科技公司總經理程旭:激光雷達點云數據的后處理一直是難課題,原因就在于離散空間點數據的自動化識別分析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出錯,一般準確自動構TIN需要對數據進行非常好的濾波修整等工作,這也大大限制了點云數據的應用,因為大量精準的數據中包含了一些少量不準的數據使自動化效率大大降低。
他認為,好的自動化處理點云軟件會對行業(yè)應用產生較大的推動。當然,這個軟件是否能處理各種類別的激光點云數據還無從判斷,因為點云數據目前有太多種類,固定站掃描、移動激光雷達、飛行、車載、地面、室內、船載等不同獲取方式,各具特點,因此要想能應對各種各樣的數據做自動化處理,需要考慮周全。把自動化處理做好,需要很強的算法模型和周到設計考慮。
行業(yè)內能推出應對其中一種或幾種數據的軟件,十分欣喜。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研究點云數據處理,才會讓激光雷達系統(tǒng)應用更好,最近幾年,激光雷達點云數據后處理軟件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強大,說明空間信息獲取的效率提升需求越來越大,激光雷達系統(tǒng)應用越來越廣,而從本質上而言,便攜易用的激光雷達系統(tǒng)是專業(yè)知識封裝的空間信息獲取最好的方案之一,可以幫助非專業(yè)人士實現專業(yè)空間信息獲取,從技術上實現行業(yè)壁壘的突破。
中測瑞格陳思聰:要是真的話就太牛了,但目前我們也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全自動處理。全自動點云建模如果實現的話,對激光雷達的發(fā)展是跨越式推進,將革新整個行業(yè)。目前,半自動居多,一些全自動建模軟件往往存在一些限定條件,例如建筑物型制比較統(tǒng)一。而在建筑型制存在巨大差異的情況下,基于點云實現全自動大面積模型的提取,非常值得期待。
微博網友PointCloud:激光雷達系統(tǒng)的春天不遠了。
中立派:
星閃世圖創(chuàng)始人李崢嶸:由于設備和采集方式不同,激光雷達數據的呈現形式和特點也有所不同,沒有一種萬能的算法適用于所有情況。機載、車載、地面和室內激光掃描所獲取的數據特點和密度差異很大,根據應用需求的不同,各種采集方式和不同密度的點云數據需要設計不同的處理算法和流程。
拓佳豐圣總經理陳新:“的確,激光雷達技術的應用瓶頸在于目前仍然十分復雜和自動化程度較低的數據處理技術。Dipper公司宣稱的高效軟件對于激光雷達技術的普及應用無疑是個重大利好。但在看到實際效果之前,暫不便評論。”
拓佳豐圣市場總監(jiān)王磊:文章里面沒有具體算法方案和解決思路,對這技術的實用性保留意見。現在還沒看到多種點云數據自動建模,但相信會有那么一天的來臨。
四維遠見市場總監(jiān)吳玉華:我們一直在做車載雷達激光點云的數據處理研究,有了很不錯的成果,尤其是自動提取地物要素方面,頗有成效。但在自動建模方面還在摸索,文章中的技術成果沒有看到實際效果,不敢妄加評論。
挑戰(zhàn)派:
室內移動掃描專家北京華泰天宇科技公司總經理鄭勇:難以置信。激光點云自動矢量提取和建模是全世界研究方向,目前少有做好的公司,最多解決某一類物體建模,諸如管線。如果真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將顛覆整個遙感界,改變世界進程。因此,DIPPER公司的軟件應該只是實現了某類數據的處理。
但話說回來,一切質疑的聲音都會在真正的技術實力面前戛然而止。因為世界不缺機會,缺實力。
麥格公司楊慎寧:作為點云業(yè)內人士,雖然對這軟件效果持有懷疑態(tài)度,但仍然希望它是真的,求試用體驗。
飛思中國區(qū)銷售經理劉勇強:以LiDAR外行人的身份對此軟件技術表示高度懷疑。
UCalgary王瑞勝:荷蘭海歸做激光雷達的初創(chuàng)公司很多,商品化做得好的幾乎沒有。 宣傳并非代表實力。
無限界科技創(chuàng)始人謝一凡:Vosselman教授在激光雷達領域的科研水平應該是荷蘭最高,當地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在采用其課題組算法,但目前獨立的激光雷達技術還做不了實景,因為沒有側面數據。現在,芬蘭在公開研究直接用激光獲取紋理,既定位又有紋理,但進展很慢。由于地理信息產業(yè)與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信息行業(yè)的各方還要深思。
微信網友inception: 點云逆向參數化模型在工業(yè)領域上的價值非常大,關于DIPPER公司的官網上的信息,除了幾張圖以及對尖頂和平頂的擬合,有實質價值的內容寥寥無幾。但凡某種技術運用了大數據云計算機器學習,往往言過其實。
網站網友Eric: 激光雷達的市場規(guī)模有這么大嗎?深表懷疑。
結語:
盡管這篇報道引發(fā)了行業(yè)熱議,甚至不少人會質疑報道的客觀中立性,但筆者的初衷只是想將圈內的前沿科技成果及最新動態(tài)呈現給大家。通過與行業(yè)內多位大咖的交流,筆者感受最多的是業(yè)界對激光雷達點云數據處理技術的期待。
也許會有誤解,也許會有誤讀,但科技始終走在前沿,甚至走在了想象力的前頭。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對此,筆者深信不疑。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