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聯泰科技馬勁松:3D打印產業發展現狀之我見

    星之球科技 來源:3D打印在線2016-03-28 我要評論(0 )   

    微導讀:上海聯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勁松深刻解讀3D打印產業發展現狀,十年以上3D打印從業經驗,參與并見證了中國增材制造產業的主要發展進程,對3D打印技術的發...

     微導讀:
    上海聯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勁松深刻解讀3D打印產業發展現狀,十年以上3D打印從業經驗,參與并見證了中國增材制造產業的主要發展進程,對3D打印技術的發展、運用以及客戶的本質需求有著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上海聯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勁松
     
            3D打印技術,也叫增材制造技術(Additive Manufacture,AM)或者快速成型技術(Rapid Prototype,RP),它是基于離散-堆積的原理,利用產品的三維CAD數模以材料分層累加的方法來實現產品制造。
     
      3D打印實質上是在生產制造領域對成型技術的一個有力補充
     
           3D打印技術其實并不神秘,其實質上是一種新型數字化成型技術。與傳統的等材成型和減材成型等技術相比,這是一種全新的無模自由成型技術,從理論上而言可以完成任意復雜形狀三維實體零件的加工制造,高度的生產柔性是增材制造技術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這種新型成形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制造技術路線,是繼上個世紀60年代NC(數控加工)技術之后制造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3D打印目前只是剛剛進入行業發展的成長期階段
           美國3D System公司于1988年推出第一臺商業化的3D打印設備SLA-250,標志著快速原型技術的誕生,迄今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但3D打印技術真正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則是最近幾年的事:從2011年 2月起,《經濟學人》、《福布斯》、《紐約時報》、《連線》等西方主流媒體連續發表封面或頭版文章,對3D打印技術作了系列的介紹和展望,認為這種實體自由成型的新型制造技術 “將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然后重量級的大神米國奧君出現了,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奧君說“要有3D打印”,于是就有了這一輪洶涌澎湃而來的3D打印熱潮。
     
      從這一輪的熱潮伊始,各種觀點和情緒就一直摻雜其間,有充滿了熱情和期冀的,有質疑和唱衰的;有樂見其成的,有不屑一顧的;有很多的樂觀預言,也有很多的悲觀論調,眾說紛紜、不一而同。至于身在其中的各方從業者,有的還在低頭耕耘的、有的則已放慢腳步開始猶疑;有的在堅持破局,有的或已萌生退意……3D打印到底是一個偽命題還是一個具有廣闊前景的朝陽產業,我們如何正確認知它的發展現狀,其未來的發展究竟去向何處?經過近30年的發展,3D打印迎來了一個風起云涌的發展高潮,但當我們越過這朵朵紛繁絢爛的浪花,去客觀審慎地梳理和評價時才發現,對于這個產業而言,30年的發展,事實上只是剛剛完成了開始,剛剛從“兒童”長成“少年”。
     
     
      根據《 Wohlers Report 2015》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場(含設備和打印服務)為41.03億美元,盡管這是3D打印行業18年來增長最為強勁的一年,但與傳統產業相比,這仍然是一個難以比肩、差距甚遠的市場體量。事實上,在商業領域嗅覺最為敏感的產業資本,仍然耐心地蹲在一旁冷靜觀察,總體來看,迄今還未出現產業資本大規模進入3D打印行業的跡象;而各家傳統產業巨頭也同樣如此,只是在外圍謹慎的進行布局,未作過度的深入。如果說我們以為我們真的是站到了一個“風口”之上,但很遺憾,我不得不說,那還只是一陣“微風”,整個產業距離真正的“狂風大作”尚有時日。
     
      與所有的新興產業一樣,3D打印技術剛剛從導入期步入成長期階段,并無任何成熟的商業模式可借鑒,行業發展復雜多變,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看似漫天的“疑似機會”,但也對應地潛藏著巨大的商業風險。如果我們忽視了我們自己所處的真正位置,好高騖遠,忘乎所以,將會使這個還仍顯稚嫩的產業承載過多不切實際的重負和期望,最終會給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反噬。全球最大的兩家3D打印龍頭企業Stratasys和3D Systems市值曾經接近100億美元,然而時至今日,兩家的市值均大幅縮水,2015年10月28日, 3D Systems公司總裁兼CEO Avi Reichental宣布辭職,黯然離開了其服務12年之久的公司。種種跡象在表明我們的行業正在經歷過快發展之后的陣痛,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自己的位置,每一家企業都需要認真地思考該如何順利地跨過那一道成長期的“死亡裂谷”。
     
      現狀是混沌的、矛盾的,但對于一個新興產業而言,這恰恰也是客觀和合理的。對于目前階段的3D打印行業市場,總體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競爭加劇:隨著3D打印熱潮的興起,眾多的社會力量和資源從各個途徑涌入,一方面推動了3D打印技術的蓬勃發展,3D打印領域內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層出不窮,一方面進入行業的玩家在數量和類型上都呈快速多樣化發展,市場復雜度急劇提高,競爭格局變化加快、競爭強度加大,企業尋找一個能夠支撐自身發展的細分市場將變得十分艱難。
     
      ·產業應用的結合度低:與傳統的制造技術相比,由于在成型性能、成型精度以及成型效率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與產業應用如何進行深度對接或完全替代,仍然是3D打印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難題。
     
      ·剛需不足、市場規模偏小:3D打印目前仍處于一個比較初級的量變積累階段,技術成熟度低、剛性特征的市場需求規模仍然十分有限,對于諸多剛剛進入3D打印行業的企業而言,將面臨一個較長階段的適應期,想在短期內獲得快速發展的窗口機會相對有限。
     
      對于現階段3D打印的發展瓶頸,已經有過很多的探討,并且也有過很多針對性的實踐和探索。有的認為過高的成本阻礙了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也有認為3D打印技術與產業應用結合不夠緊密導致市場需求不旺,但筆者看來,歸根結底,技術的不成熟才是制約3D打印產業目前發展最為直接的要素。如前所述,與近300年的傳統產業相比,發展30年不到的3D打印技術剛剛進入成長期,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兒一樣的少年”雖然生機勃勃、榮光乍現,但畢竟仍然只是個少年。無論是裝備、還是材料和工藝等各個方面,都略顯稚嫩和單薄,技術的不成熟導致客戶使用體驗不佳,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上都受到很大的約束。剛需不足并不代表沒有剛需,我們仍然迫切的需要著眼于“供給側”的提升和改善。
     
      在未來可見的3-5年內,原型的生產和使用作為3D打印最主要的應用場景,這一格局仍然難以得到改變。但從“原型生產”向“真實生產”轉變,是3D打印行業整體的發展基調,這已經成為3D打印產業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由于社會媒介對3D打印技術過多程度的推波助瀾,造成人們對3D打印市場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市場整體已經呈現一定程度的“泡沫化”特征。 在這個階段,進入企業應該首先要求得生存,再去考慮發展--有正確的心態,才能有正確的方法;我們可以適度地推波助瀾,但切勿過度拔苗助長,要注重充分地利用市場機制來推動產業和自身的發展。值得欣喜的是,最近一兩年來我們已經注意到整個產業在逐步回歸理性,大家都開始靜心下來尋找自己最合適的位置。
     
      激情與理性、希望與痛苦并存,我們要毫不動搖地繼續放飛激情的夢想,但我們也更需要堅忍不拔地踏實地走。“……秉持開放、自由、平等的心態堅定向前。信念與使命似混沌中的一隙之光,那是夢想的起點,開拓的力量,未來的方向”--這是聯泰科技主題雕塑《一隙之光·使命》的詮釋,謹以此與拼搏中的各位同行共勉。
     
      作者簡介:馬勁松,2004年加入上海聯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全面主持負責聯泰科技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
     
      十年以上3D打印從業經驗,參與并見證了中國增材制造產業的主要發展進程,對3D打印技術的發展、運用以及客戶的本質需求有著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在增材制造領域積累有寬泛的人脈和資源基礎。

    轉載請注明出處。

    3D打印聯泰科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