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通快將發力半導體激光器及增材制造領域
星之球激光 來源:榮格2016-04-07
我要評論(0 )
前不久剛落下帷幕的2016慕尼黑上海光博會,可謂再一次將激光產業的亮點集中獻禮,多家來自激光器、激光系統、激光加工設備等的業內大咖們為這場相聚盛宴悉心準備,...
前不久剛落下帷幕的2016慕尼黑上海光博會,可謂再一次將激光產業的亮點集中獻禮,多家來自激光器、激光系統、激光加工設備等的業內大咖們為這場相聚盛宴悉心準備,各顯所長。
展會首日(3月15日)下午,全球激光器領導企業德國通快集團(TRUMPF)在展會現場召開新聞發布會,分享了公司過去一年的表現和激光市場的未來。通快有限公司董事會副主席,激光技術和電子設備事業部負責人Peter Leibinger博士、普雷茨特集團CEO Thilo Wersborg博士、通快中國激光技術部總經理Andreas Weller 先生、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主席王又良先生蒞臨發布會并作發言。
中國激光市場一瞥
“據統計,去年中國激光加工產業的總收入達到了285億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了10%。其中純粹的激光光源和工業設備的銷售額約有220億元,而余下的65億元則來自激光應用服務方面的收入。”王又良先生與大家分享了中國激光市場的總體情況,“這個數據與以往歷年統計的數據還有一定差距(最好的時期增長達到過30%,而且還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時)。這很值得我們激光界深入思考,為什么一個高新技術在經濟調整、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也會受到這么大的影響?”
近年來激光除了應用在高功率領域,以往主要還是集中在切割方面,去年在焊接上有很大的增長。另一個引起大家注意的領域是——利用超快激光進行精細加工,包括其它一些深度應用加工。同時在3D打印領域,包括下游的應用領域的市場也持續升溫。“去年統計結果顯示,手機在激光加工中的占比越來越高,正從15%上升到35%以上。未來,激光技術還會廣泛的應用在通訊、汽車電子、聲波醫療、家用電器等方面。市場前景一片大好”。王又良先生希望未來通快能為中國市場帶來更多先進的激光技術和理念,并與本土客戶共同開拓中國激光市場。
續寫輝煌 通快激光技術展現強勁增長勢頭
2014/2015財年,通快集團的總銷量增長了5%,增長總值超過27億歐元——創造了90年來的最新記錄!據Peter Leibinger博士透露,“去年,通快激光技術部續寫輝煌——銷售額增長了14.8%,達到9.66億歐元。前幾年的增長勢頭還在持續,亞洲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市場在這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僅中國市場的增長就達到17%左右。”
“如此好的增長勢頭,也令中國首次趕超美國,成為緊隨德國之后的通快全球的第二大市場。由此來看,中國成為第一大市場只是時間問題。我們預計,最多用十年的時間,中國市場就可以占據全球25%的市場比例,而目前是14%。”Peter Leibinger博士預測說。
其中最大的業務增長點來自固體激光器,主要應用在OEM項目及通快自己的激光設備中。同時,二極管成本的降低促使了激光技術需求的再次擴大。“擺放在通快本次慕尼黑上海光博會展臺正中央的巨大的碟片模型和核心的碟片諧振腔設計,正是作為固體激光器中最新的概念之一、起源于90年代的碟片技術”,Andreas Weller先生隨后補充道,自1999年通快推出了第一臺每碟可輸出500瓦的碟片激光器。如今,我們的TruDisk系列每個激光碟片都可以提供高達6000瓦的功率,而更新一代的碟片激光器已經開始研發。據悉,在上一個財年中,通快來自中國市場的碟片技術創造的銷售額增長又一次翻番。截止目前,通快集團在全球安裝的碟片激光器已數以千計,憑借其最高的運行可以7天/24小時不間斷地在生產線上運行。
一直以來,通快高功率激光器的銷售戰略主要集中在半導體激光器和碟片激光器。碟片激光器的技術雖然相對簡單、牢固,卻能以非常經濟高效的方法產生最高的激光功率,并且激光質量最高,穩定性也最高。這也是促成通快能在前幾年從碟片激光器領域持續獲得增長的主要原因,然而,Peter Leibinger博士坦言,未來半導體激光器將被廣泛應用于高功率激光應用中,因為它能產生非常高的光束質量。“半導體激光器將成為未來激光技術的新標桿,憑借在美國普林斯頓的半導體生產,通快在半導體激光加工中一直處于領先位置。”
Andreas Weller先生也認同這一趨勢,“通快擁有除了碟片激光技術以外的各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激光器。各種不同的應用需要不同的激光技術,而這其中之一便是我們的半導體激光器TruDiode系列。作為激光加工行業內最大的世界半導體激光器生產商,通快正領跑這一領域的技術發展,因為半導體激光技術能夠最有效的產生激光功率并且在成本方面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們深信這一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
另一個促使銷售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汽車行業中輕量化材料的使用,例如對高強度鋼的加工。除此之外,在上一個財年中曾提到過的可用于生產柔性平板顯示器的高功率UV激光器也是一大亮點,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成功的兩大關鍵字:“ 創新 ”、“ 合作 ”
而上述這些成功與通快對于創新的執著密不可分,“在通快,幾乎每70名員工中就有一人在從事于研發工作——通快遍布全球的研發人員大共有1600余名。去年我們用于研發上的投資再次擴大,約占銷售額的10%,達到2.65億歐元。”Peter Leibinger博士表示,作為高新技術的創造者,我們的任務是觀察發現主流新趨勢,為滿足客戶未來潛在需求而投入于更多科研的項目。
談及未來的創新,Peter Leibinger博士提到了增材制造(或者稱3D打印),“通快在這個潛力巨大的技術領域擁有超過十五年的經驗,也包括很多核心專利。早在1999年,通快就與德國Fraunhofer協會為該領域的應用研究舉辦活動,也在2003年生產出了第一臺激光成型機。數年的中斷后,去年,我們卷土歸來,向全球市場推出了新一代機器,包括全新的TruPrint系列3D打印設備。”他特別強調,中國將成為這一系列產品的重點推廣市場之一,我們也會在今年下半年向中國市場全面推出這款產品。
當然,與合作伙伴的持續合作也將成為推動通快更快發展的助力之一,譬如在過去的20年已成功售出25000個切割以及焊接頭的普雷茨特集團,就是通快集團的合作伙伴之一,“我們很榮幸能夠成為通快的合作伙伴,因此我們能擴大普雷茨特的產品范圍,而這樣的合作能為客戶提供更為完整的光學配件,同時,也能夠推進更多系統化的新發展,優化為客戶提供的配套技術。”普雷茨特集團負責人Thilo Wersborg博士表示,現在普雷茨特能夠提供除了加工頭以外,一套完整的光學配件套裝,包括碟片激光技術、傳導光纖線以及切割加工頭。我們稱這樣的合作項目為“All in One”,即“All in Light”。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