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深度解讀
德國利用光學成像結合3D打印技術開發助聽器
星之球激光 來源:搜狐2016-05-05
我要評論(0 )
近日,來自德國的7家公司和一家非營利研究所共同合作,準備開發一種新技術,該技術主要使用基于光學的成像和多材料3D打印技術快速、完全非入侵地制造既舒適,聲音質...
近日,來自德國的7家公司和一家非營利研究所共同合作,準備開發一種新技術,該技術主要使用基于光學的成像和多材料3D打印技術快速、完全非入侵地制造既舒適,聲音質量又好的助聽器。
實際上,這個名為3D-polysprint項目自去年六月份起就已經出現了。該項目的領導者包括耳機和音響專家Sennheiser Electronic及其3D打印合作伙伴Materialise、PCB制造商LPKF Laser & Electronics,而獨立非營利性研究機構漢諾威激光中心(LZH)則幫助項目團隊開發數據轉換軟件。
參與該項目的8家機構在7月份的啟動會議上,地點在Sennheiser創新園區前面。
當前廠商在制造定制的3D打印助聽器或者耳內式耳機(in-ear headset)時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先將液態的注模材料倒入用戶的耳朵,等待它變硬,然后取出來對其進行3D掃描,最后再進行3D打印。這個過程在某些條件下效果很好,但是對于病人來說仍然顯得時間過長和不舒服。而3D-polysprint項目團隊的想法則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做法,避免實際進行注模,而只依靠非接觸成像來制造完美匹配每個患者的最佳助聽器。
用光固化技術3D打印的耳塞
據開發團隊介紹,這種非接觸成像方法被稱為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技術,其中這種光掃描可以用來捕獲微米分辨率的生物組織3D圖像(即耳道)。而這些數據隨后會被發送到LZH開發的軟件那里,由該軟件將患者耳道的原始圖像數據轉化為可3D打印的模型。
用于3D成像的OPMed OCT 攝像頭
從目前來看,這種耳膠助聽器將使用噴涂技術和激光轉印印刷(LTP)技術進行3D打印。而LZH的激光微加工團隊正在開發必要的工藝,該工藝主要側重于多材料3D打印以實現硬質內芯而表面覆蓋柔軟材料,以提高舒適度,避免用戶出現不愉快的壓瘡。
據LZH稱,光成像和3D打印技術的結合可以是制造出來的聽力設備更舒適、聲音質量更好,而且能夠根據每個人的需要進行定制,同時也能降低制造和交貨時間。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該助聽器屬于量身定制,而且使用了耐用的材料,其使用壽命也大大延長了。
據悉,該3D polysprint項目除了一開始提到的Sennheiser Electronic、LZH、Materialise和LPKF之外,其它參與的公司還包括OptoMedical Technologies、 Dreve ProDiMed、microTec Gesellschaft für Mikrotechnologie和Kind Hrgerte GmbH & Co.。而這一項目也得到了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的資助,預計將持續兩年。最終開發出來的產品將由Sennheiser和Kind兩家公司負責銷售給世界各地的用戶。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