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厚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家用電視柜上,放著一臺并不顯眼的“黑匣子”。隨著遙控器一按,電視柜后的墻面上,投射出了一個大至百英寸的大畫面,纖毫畢現、色彩艷麗的高清畫面,動態大、高亮度的大片演示,令人身臨其境,過目難忘。
這就是全新的全LD激光大屏幕電視帶來的視覺效果。“這是我們研發的國內首臺三基色全激光投影電視。”杭州中科極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新厚介紹,“激光電視具有色域廣、亮度高、光源壽命長、低能耗等顯著優勢,發展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劉新厚仿佛已經看到,自己在做的不只是顯示材料技術突破,甚至也不僅是顯示規模產業聚集,而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轉型。
建成3萬臺激光電視現代化生產線
看中國自主研發的高清電視
夢想啟航是去年5月,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研究員劉新厚用了僅僅5分鐘時間的考慮,就放下了陪伴自己12年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正局級別身份,一肩擔起了杭州中科極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使命,投身激光技術產業化為顯示行業指向的“藍海”。
“顯示業是與集成電路并存的兩大信息支柱產業,‘激光’可以圓中國人看中國新一代大屏幕電視的‘中國夢’。”劉新厚談到的中科極光公司“激光顯示”核心技術半導體激光器,足以撼動人類視覺史。
這一技術產生的窄帶相干光源可取代寬帶非相干光源,相比以往具有非常高的色飽和度和強度,再現的色彩空間甚至可以覆蓋人眼識別度的90%。這樣的窄帶可見光,光譜利用率極高。沒有了紫外紅外輻射,大功率氣體放電放熱也就不復存在。光源壽命是傳統的10至20倍,長達10年。
通俗地說,普通液晶電視能看到31.8億種顏色,激光電視能看到大約90億種的顏色,并通過反射激光電視主機的光線形成圖像,避免了電視機的輻射和光污染對眼睛的傷害。
去年5月,中科院理化所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風險投資和技術團隊共同出資成立了杭州中科極光科技有限公司,目標是將純激光大屏幕電視帶入尋常百姓家。
為了這個夢想,中科極光組建起了國家萬人計劃1名、正高6名、博士12名整建制的研發團隊,在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研發上投入超1000萬元。
突破小型化高性能三基色LD激光模組、高效率控制驅動、高精度分時調制、顏色管理、高效能熱管理、勻場照明與散斑消除等關鍵技術后,中科極光研發團隊研制出高清激光家庭影院、高性能激光數字影院和特種顯示器等新一代激光顯示產品,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建成3萬臺激光電視的現代化生產線。
規模生產和投放市場并駕齊驅,揚帆起航。
15項專利授權和17項專利申請
引領潮流掌握行業話語權
大色域、幾何與顏色雙高清、大屏幕的視頻圖像顯示,光的物理性真三維空間成像顯示技術產業化,帶來的不僅是巨大的利潤空間,還是一個行業即將嬗變的未來。
中科極光送檢的激光顯示產品現已完成環評和質量評價,預計今年8月就能通過國家工信部的3C認證。劉新厚的自信來自于:中科極光研制的產品能夠超越規定的2萬小時顯示壽命指標。
作為中科院理化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院省合作”的首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磅項目,省領導不止一次對中科極光的“激光顯示”贊賞有加,寄予了實現國際引領、產品下線和產業帶動效應的厚望。
由于曾經缺乏自主科技創新實力,中國的黑白、彩色、數字顯示技術均是引進后再消化的國外先進專利技術,為此我國支付了大筆的專利費用。
多年以前,劉新厚就聽過一個十分慘痛的教訓:2001年至2002年間,中國斥資150億元從國外引進了29寸平面直角彩色顯像管電視生產線。然而,還未開箱,整個顯示行業已被等離子液晶覆蓋了。
現在,“激光顯示”技術體系在中國生來就是自主生產,與國外技術研發“咬著走”。
引領潮流才能有話語權!這正是劉新厚極為珍視這一項目的重要原因。
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意義不止于此。人機轉換信息的關鍵就是顯示,劉新厚說,電視機、手機、計算機、游戲機等顯示的信息解碼器關系到國家信息安全,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才可以放心。
眼下,中科極光已經獲得了15項專利授權和17項專利申請。
成功研制國內首臺全LD激光家庭影院
帶動配套、新興產業聚集發展
而今,中科極光已成功研制出國際首臺風冷散熱激光投影和國內首臺全LD激光家庭影院。這讓劉新厚振奮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那就是,扶持轉型而非打垮液晶顯示產業,帶動配套和新興行業發展。
去年5月開始,中科極光研發團隊歷時1年攻關,突破了小型化、全風冷、大功率激光光源模組技術,高效率光學耦合和均化等技術,研發出國際上首臺高亮度的數字電影放映機。DCI標準制式,光亮度超過24000流明,畫面均勻度大于90%,功耗1500W,對比測試后顯示:畫面質量等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去年10月,純半導體激光器光源家庭影院完成了設計。它意味著以后我們看到的激光電視機里的綠光,不再是藍光用熒光粉“變身”的假象,更預示著1920×1080的分辨率、大于160%NTSC的色域、幾百甚至上千平方米屏幕的三基色LD激光顯示行業正式步入了產業化階段。
兩者只有同尺寸液晶電視或傳統光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功耗,加之核心部件生產過程中無重金屬污染物排放,能釋放出巨大的環保節能潛力。
政策東風讓中科極光的激光技術產業化搭上了快車。
早在1995年,中科院和浙江省就簽署了院省科技合作協議,20多年來,雙方共建各類創新載體近80家,合作項目1000余項。
去年,杭州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功邁入“萬億GDP”城市行列,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3%,發明專利授權量和國家級孵化器總量居省會城市之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38.2%。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了“東部人才港”和“東部科技崗”建設,計劃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5年內組建10個以上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引進100名以上高端人才,包含20名領軍型人才。
“這實在是一件很好的事!”劉新厚堅信,激光顯示技術產業化趨勢,必將使目前初級樣式的VR變得非常清晰,光的三維空間全息立體成像實現,并帶動3D激光眼鏡、電源等配套及新興產業的千億美元級規模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