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3D打印技術已經被運用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當中,而最近美國專家利用這一技術來打印佛像。一方面修復受損佛像,一方面可以保護這些遺產的同時讓人們了解他們。
這尊無頭佛像來自公元6世紀,它有真人大小,石灰石雕刻,目前被收藏于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院(即美國國立博物館),他原本是佛教中常見的大日如來(或毗盧遮那佛)。這尊佛像的特別之處是其僧袍上雕刻了錯綜復雜的插圖以及對佛經故事中的一些場景的詳細描述。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精美的雕刻已經開始褪色,其中甚至有許多已經完全消失。然而,得益于高分辨率3D掃描和打印技術的發展,如今的研究人員最終得以將之前幾乎已經消失了的許多插圖,復原了出來。
為了展示他們的工作成果,日前史密森尼博物院在其華盛頓的Freer|Sackler畫廊舉辦了一次名為《Body of Devotion: The Cosmic Buddha in 3D》的互動展覽。這次展覽向參觀者展示了這尊中國古代雕塑以前隱藏的含義,并讓他們觀看了用歐特克的Ember 3D打印機打印的這座雕像的復制品。而其詳細的3D 掃描數據則是由史密森尼博物院的數字化項目辦公室完成的,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分辨率最高的大日如來佛3D映射。據悉。對于這尊佛陀的掃描是該博物院對其海量藏品進行大規模數字化的一部分。
工作人員還把這尊佛的詳細3D掃描數據變成了交互式的3D模型,任何人都可以以在線的形式從任何角度查看。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史密森尼博物院的團隊主要使用歐特克公司的ReMake軟件(即之前的Memento)創建3D模型,該軟件可以將2D照片和3D掃描數據轉換成高清晰度的3D網格,并可以對其進行清理、修復、編輯、縮放、測量和優化。尤其是,該軟件還能夠揭示出那些肉眼已經難以分辨,但是仍存在與該佛像上的雕刻與插圖。
除了創建這尊大日如來詳細的3D模型,史密森尼博物院還希望能夠3D打印出這尊佛像的精細復制品,為此史密森尼博物院再次轉向歐特克公司尋求幫助。為了能夠使這座雕像的微縮模型也能清晰地展現細節,制作團隊需要能夠在打印對象表面生成非常精細和高質量細節的3D打印機。得知了這個需求之后,ReMake團隊邀請史密森學會的音頻視覺和媒體制作人Hutomo Wicaksono來到了 他們的在舊金山的工廠和研發實驗室,在那里他們向他介紹了Ember 3D打印機。并對Wicaksono進行了簡短的培訓,其中包括如何使用Ember、歐特克的3D打印準備軟件 Print Studio,以及如何將大日如來的3D掃描數據轉化成微縮的精細佛像等。
實際上,歐特克公司不僅幫助史密森尼博物院成功舉辦了這尊大日如來佛像的展覽成功舉辦,該公司自己甚至都成了這次展覽的一部分——史密森尼博物院得到了一臺Ember 3D打印機,并將它放在了展會現場,使其自始至終一直不停地進行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