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爾鐵塔。
劉虎和謝羽在研究3D打印機。
這兩天,揚州高新區薛樓村的大學生村官劉虎興奮不已,他的兩個創業項目——3D打印機和激光雕刻機,獲得了階段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經其研發,3D打印機誤差達0.1毫米以下,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揚州造”3D打印機和激光雕刻機通過互聯網遠銷全國各地。
在劉虎的工作室里,各種標準和體量的儀器一字擺開。其中,一臺3D打印機正揮動著機械手臂,“勾勒”出一座30厘米高的埃菲爾鐵塔,一個“智腦”根據各種線條控制手臂速度,并以每層0.3毫米的厚度,層層疊加,實現3D立體效果。
“國外較先進的3D打印機的打印誤差為0.1毫米,而我們的已經達到O.1毫米以內。”劉虎說,只要打印人員提供三維圖像,經過簡單設置后,就可將該模型在較短時間內打印出來。例如,用傳統工藝制作一個較為復雜的模型,需要幾天時間,但利用3D打印機則只需要幾個小時,成本也大大降低。“打印期間,操作人員不需要守候在打印機旁,如果異常驟停,機器自帶記憶功能,隨時繼續打印任務。”
2005年,“80后”劉虎來到揚州高新區薛樓村任職,目前擔任該村黨支部副書記。2015年10月,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劉虎對3D打印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項創新技術產品在揚州暫未有廠商生產,然而,行業“錢景”可觀,或將幫助村民致富。
大學時期,劉虎攻讀的是動物科學專業,為了啃下3D打印技術這塊“硬骨頭”,與同事謝羽開始了潛心學習。“那段時間,一下班就窩在家里研究學科書本,‘混跡’各種專業論壇。”劉虎說,最難的還是打印機的控制軟件程序,復雜的編程和參數設置等。
“雖然,在網絡上可以購買到現成的軟件,但想要做好這一項目,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如今,劉虎的創業團隊已熟悉各種程序,還能實現機器“個性定制”。
實現了“從無到有”,劉虎再戰“從有到優”。試驗中,劉虎發現高速移動的機械手臂時常顫動移位,影響儀器的精密度。“市面上,九成以上產品的傳動系統裝配的是光軸,一米的成本僅有幾元錢,但穩定性不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劉虎和謝羽反復嘗試,最終選用了工業使用居多的直線導軌,同時改換龍門式框架,以達到雙重穩固效果,體積還比市面產品縮小了1/3。
除了3D打印機,劉虎和同伴還研發了激光雕刻機,這兩項產品均可用于制作模具、科研教學和建筑設計,根據不同規格、尺寸、性能進行系列化生產。由于國外一臺同類型產品可能需要幾萬元,而他們的產品只需幾千元,明顯的價格優勢,讓其在研發階段就接到了十幾張訂單。
前不久,劉虎的創業項目被邗江區列為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有望獲得專項資金扶持。“創業之路還很漫長,我們的項目仍在研發階段。”劉虎說,接下來,我們還將在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等方面更進一步,同時要做好項目推廣,不局限于網絡銷售,待到時機成熟,爭取實現產業化,為村民發家致富添“創新動力”。
據悉,目前邗江區241名大學生村官中,有80余人積極投身創業。為支持村官創業富民,邗江區已累計發放各類創業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全區逐步形成了公道、楊廟、方巷等大學生村官創業集群,大學生村官創業的輻射、示范、帶動和惠民作用逐漸顯現。同時,有關部門將定期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新項目進行調研,對創業扶持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回訪,以推動更多大學生村官投身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