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悲情NIF:一開始就幾乎注定失敗 短期內實現激光點火已無可能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激光2016-07-17 我要評論(0 )   

    6月17日, David Kramer寫了一篇關于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的最新進展報道。報道中顯示,來自美國國家核能安全管理局(NNSA)的最新報告也證實,在核聚變實驗室的自定期限...

    6月17日, David Kramer寫了一篇關于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的最新進展報道。報道中顯示,來自美國國家核能安全管理局(NNSA)的最新報告也證實,在核聚變實驗室的自定期限過去近四年后,NIF仍無法實現點火目標。
      
    David初次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立刻聯想到了2013年2月,也就是既定截止日期后的第四個月,我對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裝置進行的一次參觀。在那次參觀中,相比于先進的激光技術,我更加困惑于NIF當局在2009年作出的關于點火目標的保證。
      
    顯而易見,受控聚變的進展并未像計劃的一樣順利。可以看出,在2010年NIF運行之初,科學家們很快就意識到對于X射線激光驅動引起的氫同位素腔體內爆與計算機模擬結果差距較大。如果腔體無法實現對稱性內爆,就會阻止聚變反應的實現。NIF研究人員們做出了科學家應有的反應——通過探測尋找問題并對結果做出調整性預測,但還想在截止期限前實現目標就完全不現實了。在上次的參觀中我已發現,科學家們感覺到了無論做出多少的努力,無論對破壞因素做出怎樣的洞察預見,終究會因為錯過期限而被貼上失敗的標簽。
     
      圖片來源:Jason Laurea, NIF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2012年9月開始,NIF裝置的科學家們已取得了非常值得稱贊的成就。例如調節激光脈沖以獲得超快爆炸,實現更加快速、緊湊的內爆。在2013年試驗中產生了近14 kJ的能量,相比腔體吸收的激光能量多出達3 kJ。當然,14 kJ的能量輸出距離近1.8 MJ的激光輸入還是很遠。
      
    盡管計劃正循序漸進中,但利用NIF或其他激光器裝置實現點火的幾率卻在減少。最新報告中顯示,“如果沒有不可預見的技術突破,以現在NIF激光器的配置要想實現點火目標,在短期內(1至2年)是不可能的,在近5年內也是不太確定的。目前來說,沒有已知的配置、明確的目標設計或方法能夠保證NIF點火的實現。”相比NNSA在2012年報告中“確認NIF能否實現點火目標,還為時過早”的陳述,這段文字顯得更加保守。
      
    另外,NIF裝置至少對核武器研究中向點火目標持續緩慢前進提供了有限的實驗平臺。NIF工程師們正在修補燃料膠囊和圓柱黑腔。同時,定制診斷儀器能從每個激光發次內獲取更多的信息,這些數據能夠幫助改善計算機模擬。
      
    短時間內圍繞NIF會存在大量苛責,但是更加遺憾的是,NIF的科學家們從一開始就幾乎注定了要失敗。

    轉載請注明出處。

    NIF激光器裝置核武器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