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一次媒體采訪時說:“未來10~20年內會爆發一場技術革命顛覆時代,石墨烯時代將取代硅時代。”一向低調的任正非突然高調為石墨烯“代言”,說明華為早已準備押寶在這場新材料的競賽中。果然,2015在習主席訪英期間,華為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共同宣布將在石墨烯領域展開研究。曼徹斯特大學就是發現石墨烯的兩位英國科學家工作的地方。
由于石墨烯的研制成本非常高,被業內人士稱為“黑金”,所以石墨烯的玩家基本上還是一些科技巨頭,包括英特爾、三星、IBM等。現在華為也終于加入到這一陣營。
石墨烯對芯片性能的提升非常明顯,因為石墨烯良好的導熱性,其芯片主頻理論可以達到300GHz,遠遠高于硅芯片,而且在功耗方面也比硅芯片要好。如果華為在石墨烯的研發上有所斬獲,那么其手機處理器的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石墨烯時代將在多遠的將來取代硅時代?華為能夠在這個劃時代的變革中走到哪里?真的能夠成為石墨烯時代的引領者嗎?本周《對話》邀請眾多石墨烯業內人士,他們對華為的石墨烯夢想如何評價?芯片已經接近瓶頸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力軍:人類的生產資料在不斷變化,第一次生產資料主要是煤炭,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鋼鐵,到了新型革命,生產資料就變成了芯片,硅是做芯片的最主要的基礎材料。你的二代身份證,你的手機,你的汽車,你的鑰匙里邊都會有很多很多的芯片,而硅就是芯片的載體材料。現在任正非先生困惑的是什么呢?芯片現在接近瓶頸期了。芯片有一個摩爾定律,大概每兩三年,芯片的限寬,集成度會翻一番,人類經過了幾十年的進步,限寬走到一個極限了。
現在這個時代,誰掌握了尖端科技,站在科技的高峰上,實際上那個人一定是握著硅的,一定是握著芯片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芯片是需要一次跨越性的大變革,而石墨烯是其中的一個選擇,路還很遙遠,是一個非常大的戰略性的高端產業。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瞿研:華為是令人尊敬的一個偉大的公司,我們國內現在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公司普遍規模偏小,我們拿得出手的材料方面的企業是零。德國博世一年的研發經費是46億歐元,中國有多少企業,一年能夠投入46億歐元。當然華為是其中之一,華為已經進入了半導體領域,目前來看石墨烯是最有可能作為半導體材料的。當然這個需要大量的投入。
李義春:我對華為有些失望。
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 李義春:任正非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把華為打造成國際知名企業,他這句話確實具有戰略性的。后來華為找到了我們,希望加入到我們的聯盟里面,并且還希望在聯盟里頭起重要作用,但是現在兩年過來了,我其實內心有些失望,現在華為希望的,就是有什么好的技術能用在我們這兒,我覺得這個是企業需求,但是我們對于華為的需求不是這樣的,我們是希望石墨烯有可能引發一些顛覆性技術的革命,華為作為中國這么有影響的,也算是一個科技創新的標桿性企業,應該整合一些國內外的團隊,搞一個黑科技出來,中國就沒有這樣的一個企業來完成這種價值。
我覺得任正非先生說的,他是作為一個戰略家說的這個話,但是在華為的執行層來說是很實際的,又落到了傳統中國企業怎么能降低我們的成本,怎么能增加我們產品的競爭力,而不是體現科技給人類帶來改善的這種真正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