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GE對話Accenture: 第四次產業革命帶來生產文化變革

    星之球科技 來源:江南智造局20252016-08-02 我要評論(0 )   

    德國提出工業4.0后,美國也以GE公司為中心圍繞“工業·互聯網”為主題,開展了產業改革行動。兩者提法不同,但都與“制造業”如何融合物聯網創造“新價值”相關。

    德國提出工業4.0后,美國也以GE公司為中心圍繞“工業·互聯網”為主題,開展了產業改革行動。兩者提法不同,但都與“制造業”如何融合物聯網創造“新價值”相關。日前,GE駐日本本部數碼及工業互聯網推進部部長新野昭夫和Accenture(埃森哲,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詢、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外包的跨國公司---譯者注)的執行董事會員、戰略企劃本部部長清水新就兩者的關系進行了對談。
     
    事業轉型戰的開始
    ——首先,“工業4.0”、“工業·互聯網”的定義是什么?兩者的區別在哪里?
     
    新野氏:
    關于“工業·4.0”的定義,GE方面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的說法與工業4.0以制造業為目標的考慮方法是相同的。
     
    簡單地說,“工業·互聯網”是將制造業與信息通訊技術融合,從而為客戶創造新價值的一個組合。
     
    清水氏:
    文字上的定義與新野先生的相同。對于個別企業來說,“以增加新產品為轉型目標”的行動應基于它工廠的實際運營狀況。不僅只有互聯網的世界,產業界的“數碼革命”也在發生。我們不是要為客戶提供取得價值為目的的“手段”,而是追求“成果”。對于商業數碼化,現在的消費群體常用的手機等智能終端,與1985年當時的超級電腦時代相比,具有更強的操作性。而且,消費者也更加聰明,期待值也大大增加。
     
    ——除了消費群體的分類,是否還有一套完整的工業性分類流程?
     
    清水氏:
    工業分類也是將追求“過程”轉變為追求“成果”的事業定位戰略的開始。所以在當今數碼化時代,模具側的技術仍然是重中之重,即使“工業4.0·互聯網”也不會將其改變。
     
    工業4.0最初稱為“信息物理系統”。德國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工業4.0,想以此奠定“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基礎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理解為“美國和中國制定了客戶群體的分類,但德國將絕對不甘輸掉現在開始的數碼化工業轉型”。
     
    總之,在理解客戶不是要“過程”而是追求“成果”的基礎上,變革商業型態是最重要的事情。
     
    ——GE大膽改變了商業型態,從積累型變為成果型的商業模式,對制造的定義進行了改變,但如何去實現呢?
     
    新野氏:
    這也是公司文化改變的契機,是以前制造業5年甚至10年都未曾有過的危機感。我認為,GE已經擁有了硬件制造技術,再與其服務客戶的技術進行融合,增加對客戶的成果附加價值,并利用數碼技術,會創造更多可能。
     
    GE在幾年前就已經提過“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但當時和現在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相應的,其內容也在逐步的修正。現在,一次為了響應大數據發展趨勢的文化變革,還在繼續進行中。
     
    以制造品的“利用”為起點,生產出大的價值
     
    ——2016年4月,在德國舉行了世界最大的產業機械展示會“Hannover Mess”(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默克爾首相和奧巴馬總統的參加,引起了世界上極大的關注。
     
    清水氏:
    Hannover Mess這樣的制造業大型活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各國的關注點不僅僅局限于工業4.0的話題。
     
    工業4.0,是在生產中產生自定義數據的商品制造,但是我認為這也僅是大環境中的一部分內容。我們的目標應該是以產品的制造、銷售、利用、維護甚至于全部環節程序為基礎的數據統計,這是基于實踐基礎上的一種搜集,說白了就是“硬件的操作完全掌握在信息化控制”。
     
    ——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程序的記錄、統計,也是在運營基礎上積累產生的價值吧?
     
    清水氏:
    制造品的數碼化,是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的本質。由制造產生的“利益池(利益塊)”,在廉價勞動力的背景下受規模和速度的影響,在逐漸縮小。
     
    當今的經濟是“資源的獲取”、“制造”、“廢棄”的循環,今后這種循環將被“制造”、“使用”、“反復使用”替代。也就是說,產品的消費不是最終的完結,而是如何利用擴大它的價值,這也是工業4.0之所以受關注的原因。
     
    ——日本科學技術的優勢給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但在變革時期,發生在工廠里的變革是否真能實現,也是日本制造業很關心的一個大課題。
     
    新野氏:
    GE全球約有400家工廠,自動化生產也沒有達到突飛猛進的程度,也還并沒有像日本工廠那樣進行改革。
     
    但是,從傳統制造業來看,要解答生產流程中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簡單最快速有效的方案就是數碼化。日本工廠已經在進行的改革證明,制造程序高效化可能就是數碼化的意義。但GE的改革還不充分,無法順利推動數碼化的發展。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改革”和“數碼化”需要兩者兼顧。日本的制造業,由數碼化促使的進步,還有更多的空間。
     
    制造流程的革新也要講究方法
     
    ——制造業和IT的發展速度不一樣,在二者進行結合時,應該要注意哪些問題?
     
    清水氏:
    設備投資和軟件類IT的投資方式不同,據觀察,如今一直通用的設備投資長期可收回方法已經不能通用,在這一點上,IT業和制造業已然趨同。
     
    在制造業的變化中,產品的生命周期變短了,并且面臨著不可預料的因素。正因為有這樣的變化,我認為在制造業中普及數碼化是必要的。比如說,豐田生產流程“改革”的本質就有用“粗而快”取代“慢工出細活”的意思,和如今的變革異曲同工。
     
    ——工廠的變革是不是也要這要考慮呢?
     
    清水氏:
    對于制造業來說,商品的好壞不是由一個會議討論能完全定性的,一定要以“顧客不斷使用后由顧客來決定其價值”這樣的觀念來思考。例如在互聯網世界,為了迎合閱覽者的興趣愛好,媒體自然而然會選擇推送一些帶有個人感性色彩的定制型信息頁面。
     
    產業的問題也是這樣。生產線上遇到的問題發生變動時,相應的要對數碼知識認識、把握、洞察后再進行調整。
     
    新野氏:
    像GE這樣的大型企業確實也迫切需要開始走上變革之路。市場改變的速度逐步加快,前景不甚明朗,從前的產品開發程序已經跟不上市場變化的腳步了。
     
    GE現在還是追求以為客戶提供完美產品為目標。現在可以說GE已經擁有了“6成以上的模型客戶”。把模型給客戶使用,再根據反饋進行修正,這樣的循環鏈會提高生產速度,會讓一些要求產品“粗而快”制造出來客戶更為傾心。在這里,我們是結合了物聯網,完成了生產文化的變革。
     
    ——GE這樣的大型企業,為什么也選擇重新創業呢?
     
    新野氏:
    與上面闡述的一樣,“工業·互聯網”是由于有了危機感才產生的變革,對GE這樣的大公司,如何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方式進行變革,是需要好好進行研究的,并且這是由上而下進行的世界性的實踐。例如,以前開發一個發電用渦輪機需要花費5年時間,現在要求你一年就要開發出來。研發期限縮短了,相應的哪些研發流程、項目是可以進行縮減的,在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后,成果開發周期真的比原來縮短了一半的時間。
     
    ——除此以外,在實際業務中有文化變化的切實體驗嗎?
     
    新野氏:
    對于日常的課題,有專門小組從內部橫向對新商品、新服務進行實踐。例如,公司內有被稱之為“Fastwork”的新品開發程序的學習,在培訓中會講解技術要領,在制品化的模范車間也進行了為期100天的試實施。
     
    工廠則采用了分組策劃的方式。雖說企業要求大家養成“從需求出發”的思維方式,但最初,GE的大部分人還是習慣從自身產品和技術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的思維,從客戶角度看容易理解,但實際上卻不利于小組的成長。
     
    因為受固有的企業文化影響,目前的變革只能是邊反復邊進行,企業的上層也只能無奈地說“總之先試著從實踐中得到體驗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產業改革工業·互聯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