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量子科學,上海前瞻布局占先機

    來源:上海科技報2016-08-12 我要評論(0 )   

    8月中旬,我國將擇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如果衛星成功運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8月中旬,我國將擇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如果衛星成功運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上海科創22條”已將量子通信列入重大戰略項目,上海在該領域的前瞻布局已占得先機。
     
      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即將達到物理極限。而以量子效應為基礎的量子通信,被認為具有高效率和理論上絕對安全等特點,有望開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量子通信不依賴于計算的復雜性,而是基于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從而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內在的安全隱患,成為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
     
      量子通訊最安全
     
      信息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作為迄今唯一被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將從根本上對“竊聽”說不。中科大上海研究院教授張強說,年底我國還將建成連接北京、上海的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加上量子衛星的運行,國內將初步形成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體系,京滬兩地的金融、政務等機構將實現保密通信,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張強坦言,未來5—10年內有望組建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為量子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應用提供了想象空間。
     
      自2003年以來,上海在量子科技領域已累計投入近1.2億元,支持量子方向相關項目200多個。通過前瞻性的布局,一些技術已在全球領跑。
     
      多領域呈領跑態勢
     
      量子科技絕不局限在通信領域。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特別研究員金賢敏說,如果你不能忍受止步于此的計算能力,你必須關注量子科技。按照摩爾定律,芯片元件的尺寸在不遠的未來將達到經典物理極限,各種量子效應會顯現出來并最終成為微尺度下的普遍行為。“在量子損耗上,我們已經做到世界最好。”金賢敏團隊用他們的飛秒激光技術刻一個1600個光子波導光源組成的光子芯片,只需3小時;如果是牛津大學的裝置,則需要半年。
     
      華東師范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有“三高”:高分辨、高靈敏和高精度,這樣基于量子力學原理的精密測量能幫助我們驗證如重物附近時間流逝變慢等愛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預言。華東師大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吳健表示,用量子極限測量的手段,在量子保密空間方面,相當于把傳統的光學探測的靈敏度達到量子極限;在量子雷達方面,可以做到只有指甲這么大。
     
      人才已露“尖尖角”
     
           多年來,市科委通過基礎研究項目、上海市自然基金、科技人才計劃等,在量子科學領域布局了一批項目,支持了一批人才。上海微系統所博士、助理研究員李浩今年只有30歲,但他已是繼NASA之后,首次完成基于超導單光子探測技術的衛星激光測距的人才,而且在850納米波段首次實現光敏面50微米探測效率80%的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市科委基礎研究處處長陳馨表示,量子技術今后的發展和應用領域是具有無限想象空間的,關鍵是要把核心的技術抓住,更多地在核心技術方面培養人才,提前布局項目,打造功能性平臺。陳馨還透露,上海正在開展量子科技發展路線圖研究,希望為該領域進行系統規劃和頂層設計。 

    轉載請注明出處。

    量子通信信息安全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