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資本市場

    歐盟連撤8家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 揚言全面取消關稅豁免

    星之球科技 來源:證券日報2016-08-31 我要評論(0 )   

    繼8月15日宣布取消5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后,歐盟近日又宣布撤銷了包括寧波歐達光電、浙江啟鑫新能源科技和山東力諾光伏在內的3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

    繼8月15日宣布取消5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后,歐盟近日又宣布撤銷了包括寧波歐達光電、浙江啟鑫新能源科技和山東力諾光伏在內的3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
     
    至此,加之此前那些因遭到歐盟警告,隨后自愿退出的樂葉光伏、西安隆基、東營光伏、阿特斯、中盛光電、昱輝陽光、天合光能、正信光伏等8家中國光伏組件企業,相繼“被退出”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協議的中國光伏企業總數已達到16家。
     
    也就是說,在當年加入中歐光伏價格承諾的121家中國光伏企業(根據中國機電商會數據)中,如今只剩下了105家企業享有對歐出口光伏電池、組件等產品的“雙反”關稅豁免權。
     
    而更為嚴峻的是,歐盟在發布上述消息的同時還宣稱,其正在考慮全面取消對百余家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關稅豁免;加之歐盟十余天內便密集取消了8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使得剩下的105家企業對歐出口資格也朝不保夕。
     
    “歐盟的行事風格,就是得寸進尺。”一位熟悉中歐“雙反”之爭的法律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你看,我們做出了價格承諾后,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便出現了急劇下降,不僅如此,歐盟還不斷指責中國企業違反價格承諾,不斷制造干擾,造成主要的光伏企業都不得不選擇放棄對歐盟出口。另外,當年的價格承諾協議,表面上看的確是豁免了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關稅,但設置的承諾條款卻十分苛刻,監管也很嚴厲”。
     
    中歐光伏、多晶硅“雙反”之爭
     
    早在2013年8月份,中歐間就我國輸歐晶體硅光伏產品達成了“價格承諾”,雖然官方至今都沒有公開價格承諾的具體內容(價格、配額等),但事實上,業界公認,“價格承諾”中“我國輸歐晶體硅光伏產品價格下限將被設定為了0.57歐元/瓦。
     
    換言之,中國光伏企業只有作出了以不低于0.57歐元/瓦對歐銷售光伏產品的價格承諾,才能避免向歐盟繳納高額的反傾銷、反補貼關稅。
     
    彼時,業界就有擔憂,該限制性政策(價格承諾)從2013年執行至2015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釋放對中國光伏,尤其是多晶硅、單晶硅光伏產品的負面影響:若光伏產品生產成本縮減,導致其他競爭對手光伏產品售價降低,不得不遵守0.57歐元/瓦下限規定的中國光伏產品將逐漸喪失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
     
    但兩害相權取其輕,相對繳納高額的雙反關稅,做出“價格承諾”,暫時保住歐洲市場無疑是中國光伏的最佳選擇。
     
    被視為一種“回擊”,2014年1月24日,我國商務部公布了對自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存在傾銷,中國多晶硅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曾有知情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初裁中,歐盟第一大多晶硅生產商——德國瓦克公司的被裁定的反傾銷稅率為21.8%,反補貼稅率為10.7%,合計達32.5%”。
     
    不過,不久后的2014年3月14日,德國瓦克向中國貿易救濟調查機關——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遞交了價格承諾書。
     
    中歐“價格承諾”不對等
     
    如果將我國對歐的多晶硅的反傾銷是為一種“回擊”,那么,彼時來看,其是成功的。業界曾有評價,我國與歐盟達成限制多晶硅進口數量和價格的“價格承諾”,是我國據此前德國及歐盟對中歐間光伏爭端的處理,給予的對等姿態。
     
    不僅如此,由于我國發起的對歐多晶硅反傾銷措施,觸及了對華多晶硅出口大國——德國的利益(德國瓦克是對華出口多晶硅的“寡頭”),因此,“德國瓦克也曾聯合本國政府游說歐盟,以爭取其對中國光伏‘網開一面’,在中歐光伏‘雙反’之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上述知情人士稱。

    但遺憾的是,這一中歐間的對等只停留在了“姿態”層面。
     
    “最簡單的數據佐證是,在我國與德國瓦克達成多晶硅‘價格承諾’的前提下,德國瓦克2014年仍然實現了對華銷售多晶硅3萬噸,甚至還較未實施貿易救濟措施前的2013年增長了16%。”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而相對于此,受制于中歐間達成的光伏‘價格承諾’,2014年我國對歐盟十五國的出口額卻下降至27.0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5.92%”。
     
    不僅如此,《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的數字顯示,在做出價格承諾后,德國瓦克至今都保持著對華出口多晶硅年增長20%的速度。
     
    “據聞,中國與德國瓦克簽訂的‘價格承諾’只有價格限制,而且出口承諾價格與其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均價十分接近,且由于匯率波動已經構不成限制。一年來‘價格承諾’對其出口沒什么影響。”相關業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但不公平的是,與此同時歐盟對中國光伏的價格承諾卻是嚴苛的量價齊限,價格限制苛刻,造成價格承諾后中國光伏出口歐盟大幅下滑,即歐盟實際上從上下游全面壓制著國內多晶硅、光伏產業的發展”。
     
    瓦克不愿再游說歐盟
     
    “實質上的不對等、不公平還是次要的。” 在上述業界人士看來,德國瓦克以及德國都沒有動力繼續為中國光伏爭取歐盟的貿易公平待遇了。“這應該是導致歐盟近期各種發難中國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今年5月份,歐盟議會全體會議于通過了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等,再比如此番在十余天內密集取消了8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以及揚言要全面取消對百余家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關稅豁免等等。”
     
    “相比為中國光伏而游說歐盟,德國瓦克更樂于關注中美間的多晶硅貿易爭端。因為中歐的貿易爭端對其目前沒有影響,但中美間的直接接觸碰了德國瓦克在美國田納西州的2萬噸多晶硅項目,這個項目已經建設了兩年,今年啟動生產,瓦克希望這些多晶硅也和德國產的多晶硅一樣能暢通無阻的進入中國市場。”上述業界人士稱,“沒有中國光伏市場的消化,歐美多晶硅只能停產。”
     
    該業界人士還向記者補充,“其實這也給了中國一個教訓,我們在對歐多晶硅反傾銷和對美多晶硅反傾銷中采取了不同的‘態度’,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我們處理貿易爭端中得講策略,要學習歐美,先發制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光伏企業已對“價格承諾”興趣不大,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光伏電池、組件價格已刺穿“價格承諾”底價,令中國光伏產品從這一通道銷往歐洲已毫無優勢可言。
     
    另一方面,這些中國光伏企業已不再依賴政府斡旋,轉而通過主動“走出去”來規避雙反。
     
    而在多晶硅領域,盡管“價格承諾”并未對德國瓦克一般的巨頭形成約束,但中國的多晶硅企業也沒有等待國家貿易救濟手段的救援,還是在艱難環境下奮力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如今,反而是歐美的多晶硅在其下游產品制造萎縮的情況下,巨大的多晶硅產能依賴中國光伏來消化。
     
    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有5家上萬噸產能的企業進入全球前10強,年產多晶硅近20萬噸,完全滿足45吉瓦以上的光伏電池組件用料需求,從原料依賴進口到基本解決了國內供應”。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