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雙創榜孵化器“三劍客” 孕育頂級機器人、激光等公司

    星之球科技 來源:經濟日報2016-10-16 我要評論(0 )   

    《2016中國創新創業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已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2530家,全國上報眾創空間名單2345家,共4875家,成為全球

            《2016中國創新創業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已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2530家,全國上報眾創空間名單2345家,共4875家,成為全球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國家。然而,火遍全國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如今似乎遭遇了寒冬,一些知名眾創空間先后倒閉。
      行業面臨降溫洗牌之際,在有“中國硅谷”之稱的深圳市南山區,以松禾創新為代表的創投型孵化器、以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為代表的科研型孵化器、以騰訊眾創空間為代表的產業型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正在凸顯著各自獨特的優勢。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練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這三種類型的孵化器各有所長,但無一例外都實現了資源的有效聚集,提高了創新要素的‘濃度’。在普惠性的‘雙創’政策驅動之后,如何進一步加強對資源的有效利用,進一步提高創新要素的有效匹配,將決定創新轉型的前景。新型孵化器‘三劍客’就是有益的探索。”
     
      創投型孵化器:
      破解“分蛋糕”難題
      今年3月,曾登上春晚舞臺的樂聚機器人研發團隊從哈爾濱南下,來到深圳,入駐松禾創新孵化器并獲得投資。
      松禾創新孵化器由創投機構松禾資本發起,松禾資本是華大基因、柔宇科技、光啟科學等明星高科技企業的天使投資機構。孵化器配套專項早期基金已投向入駐團隊,今年資金有望達15億元。相較于有的職業孵化器“雷聲大、雨點小”而言,這種依托于資本力量的新型孵化器,項目量大質優。
      記者在松禾創新孵化器看到,盡管這里的空間只有1500平方米,但前來咨詢的企業絡繹不絕。“截至目前,來咨詢的項目已經超過3000個,已進行場內或場外孵化的企業有50多家。”松禾創新孵化器總經理張云鵬說。
      業內人士認為,創投+眾創孵化器之所以逆勢上揚,在于解決了當前科技孵化體系的3個痛點。
      首先,缺“第一桶金”或后續融資。創業投資機構通常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入駐企業可“近水樓臺先得月”。與一些孵化器內企業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相比,創投+眾創孵化器可謂“不差錢”。
      其次,缺產業資源對接。創業投資機構通常有著廣泛的產業資源。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羅飛說,松禾資本已投資企業達到200多家,“這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不同項目總能產生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創投在不少領域的上下游企業都持股,這為初創團隊的市場推廣提供了現成的渠道。深圳市盛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爽說,入駐之后,資本讓他們接觸到了其他的“兄弟企業”,大家一起共享渠道和資源,也共同創造價值。
      再次,缺有效的利益捆綁機制。無論是政府辦的孵化器,還是場租驅動型孵化器,入駐企業的好與壞、生與死和孵化器直接的利益關聯都不大。“最重要的是,孵化器作為入駐企業的股東,和入駐企業的利益進行了捆綁。入駐企業發展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孵化器商業利益的多與少。”樂聚聯合創始人安子威說,對孵化器來說,這樣的利益捆綁也能有效地解決其盈利模式的問題。孵化器不靠拿政府補貼、收企業場租掙錢,最終還得靠股權投資盈利。
      “辦孵化器的核心就是解決‘分蛋糕’即利益的分配問題,一切要以創業團隊的利益為核心,只有充分的激勵,才能激發無窮的潛能。”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說。
     
      科研型孵化器:
      探索產學研融合
      截至目前,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累計孵化企業1500多家,其中20家已上市。2015年,“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建設”項目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科技企業孵化和科研成果轉化效率為何能如此之高?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嵇世山表示,秘訣就在于其突破了人才、技術和資金等創業要素流動的瓶頸,真正做到了產學研“深度融合”。
      為將科研和經營相互打通,研究院探索出了將人才引進和技術轉移相結合的海外創新創業團隊引進模式。研究院從美國引進“半導體激光創新科研團隊”,填補了國內在高端功率型半導體芯片上的空白。團隊帶頭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胡海既是研究院下屬該技術研究中心的主任,又是其創辦公司的總經理。他說:“正是因為研究院獨特的體制,我可以在科學研究者和企業經營者兩個角色之間自如轉換,這對我非常有吸引力。”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還突破了事業單位的體制障礙,籌資建成自己的投資平臺,先后成立了深圳力合科創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清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不少企業都在困難時得到了這兩家公司的投資。深圳市拓邦股份公司在資金周轉不靈時,研究院的風險投資基金在一天內就到位230萬元。8年后,拓邦股份公司在深圳成功上市,成為研究院孵化的企業中第一家實現國內上市的高科技企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