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力星激光的生產車間里,技術人員查看激光設備激光雕刻出來的產品。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杰 攝
隨著2016年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臨近,東莞智能裝備企業備受關注。
11月29日至12月2日,智博會將在東莞厚街鎮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展會期間將舉辦一系列高規格的主題活動,將邀請國內外頂級專家學者為智能制造發展“把脈”。同時還有工業設計大賽、產業對接和成果展示活動,全方位展示東莞智能制造產業的魅力。
11月15日,日報記者走進了“智博會”參展企業——東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星激光”),這是成為一家知名激光設備大型制造商和為各行業提供激光技術應用與產能優化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年生產能力超過5000臺(套),營銷網絡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傳統工藝與新工藝大比拼
一塊手掌大小的鋼板放進了激光切割機里,操作人員調撥手上的遙控器,一體機鋒利的激光上下跳動20秒,鋼板上就雕刻出放射性的花瓣……這個情景發生在力星激光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演示的是該企業自主研發的激光管板一體機。
“這種管板一體機融合切管、切板材兩種功能”,企業副總經理尹德生告訴記者,之所以研發此項技術,也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該產品的性價比、精細度、穩定性、美觀度均比傳統的設備優勝一籌。
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放量,管板一體機在國內外均受到熱捧,產品遠銷印尼、泰國等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現場,尹德生指著一個雕刻有復雜花紋的鋼板說:“像這種工藝,傳統的技術只能由鋸刀、錘子琢出來,所琢出來的產品也只是有棱角的R型產品,而管板一體機則可通過激光雕刻產品出來,其精密度高達0.1mm,且接口間可以實現無縫對接。”
據悉,管板一體機的激光技術可廣泛應用于紡織、服裝、玩具、工業面料、廣告、皮革、制鞋、禮品、電子、印刷、包裝、汽車內飾、地毯、家具、金屬加工等行業。
尹德生說:“這款單體機實現工藝的改進后,價格還比傳統的設備便宜二分之一。”
記者了解到,管板一體機將在今年的智博會上亮相,用于推廣激光技術的應用。公開的數據顯示,激光技術在國內市場份額價值200億元,擁有深厚制造業基礎的東莞更是主戰場。
“東莞有32個鎮區,其市場的容量不可小覷,如今力星激光與金達照明、宇球電子等東莞知名企業均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尹德生說。
自動化設備比國外便宜三分之一
在力星激光的展廳上,陳列著一只只昂首挺胸的雄鷹工藝品,這是由企業生產的機器人多工位焊接機來鍛造的,該款機器設備也將智博會上展出。
在企業的2號生產車間里,機器人多工位焊接機排列整齊地擺放在偌大的車間里。記者看到,電腦指令剛下,這款自動化生產設備便能自動抓取物料進行切割,機械手在物料切割完后,便自動下料、搬運,將半成品輸送到焊接的工序。
整個流程里,操作人員只需要輕輕撥動下鍵盤,給設備下指令便可。
“這款自動化生產設備將人從生產線中解放出來,幫助企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強了產品運行的安全性。”尹德生說,另外,該設備還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這才是實現柔性化生產,真正實現工業4.0的前奏。加之其性價比高,得到國內諸多企業的認可和青睞,其中廣日電梯就斥資2000萬元購買了這套設備。
“在技術的改進下,該設備的價格比國外便宜了超三分之一。”尹德生說,很多有需求的企業看到價格的優勢,也會轉向國內的市場。
目前,該設備的銷量占力星激光的五分之一。對于該數據,尹德生并不滿意。他認為,國內市場還有極大的空間亟待挖掘,如今資金、技術、行業競爭均成為企業拓展市場的瓶頸,仍需努力克服。
對標國際抓準市場契機
記者了解到,力星激光與德國激光的專家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并與國外多所知名院校和光學研究機構保持緊密的技術合作。
企業副總經理劉小東說,自己常年與德國、意大利等商家合作,并且與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劉小東發現,國外的技術偏重于研發,而國內的技術更加側重于應用。于是,她將先進的技術帶回來,并應用到加工制造當中。
對標國際,劉小東不僅引入國外技術,還準確把握住國際市場的走向。
劉小東談到一個細節,激光切割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若沒有抓時機,極易被市場淘汰。后來,在與德國的商家接觸時,了解到市場的行情,及時調整了產品的方向,才抓住了市場的發展契機。
“一開始,我們是應用二氧化碳切割機,這套設備切割金屬的技術不好。隨后,我們發現山東、武漢、深圳有部分企業在應用半導體激光切割機,我們一開始不了解市場,也計劃嘗試使用。后來,在與德國朋友的接觸下,發現光纖切割機在國際上應用非常廣泛,性能遠比半導體切割機好,而國內卻鮮為人知。”劉小東說。
最終,力星激光選擇了光纖切割機。等待了三年,光纖切割機在2016年果然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市場份額高達1.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300%。如今,力星激光的年產值達到三四億元的,預計明年將有高達1億元的增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