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科學院展會現場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2015年,中央制定了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主攻方向。而一直以來,激光制造緊密結合自動化、智能化,扛起了智能制造的大旗。
12月7日至9日,華南(廣州)先進激光及加工應用技術展覽在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展館舉行,廣東省科學院作為全省創新驅動高端平臺,組織旗下廣東省新材料研究所、廣東省材料與加工研究所、廣東省焊接技術研究所(廣東省中烏研究院)、廣東省科技圖書館、南方雙創匯等研究及服務機構參加了本次展會。
廣東省科學院市場拓展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激光制造技術、激光與高能束技術、增材制造材料及技術是廣東省科學院的特色研究方向,本次展會展出了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借此實現最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助力“中國制造2025”。
3D打印技術與激光表面技術 :“個性化定制”與“批量化再造”齊飛

3D打印義齒
展會上,“鋼鐵牙齒”(3D打印義齒)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廣東省新材料研究所激光制造研究室主任馬文有告訴記者,展位主要展示的是該所的3D打印技術以及激光表面處理技術,而這些“鋼鐵牙齒”就是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
“3D打印的義齒可以最大可能地降低粗糙度,提高致密度,而且這項技術可實現個性化和定制化,使每一位患者使用起來更加舒適”,馬文有介紹,市場上許多批量化的義齒存在厚薄不均、使用舒適度低等問題,而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來的義齒表面粗糙度可達到10μm以內,成型精度0.05mm,致密度99%以上。據悉,新材料研究所已和廣東省數家醫院合作,將不斷完善3D打印義齒,盡快將科技成果投產,滿足口腔患者的多樣化需求。
除了3D打印技術,激光表面處理技術也讓新材料研究所的展覽增色不少。“激光處理過的材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在石油和鋼鐵領域應用廣泛,”馬文有介紹,“我們的這項技術還運用在航空領域,飛機部分系統的關重件長期處于運作狀態會出現磨損失效的問題,我們的表面處理技術可利用激光實現批量化的關重件再制造,大幅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廣東省新材料研究所本次參展的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激光領域,記者獲悉,該所面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先進制造、軌道交通等領域,已開發出實現工程化應用的涂層產品300多種,累計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00多項,大大推動了先進制造業的發展。
激光增材制造用金屬粉末:撐起3D打印一片天

3D打印粉末
依次擺開的瓶裝粉末有什么作用?廣東省材料與加工研究所工程師朱杰給出了答案:“這次展示的是我們自主研發的3D打印材料。”目前,3D打印的主流技術是激光燒結,該技術以激光為熱源,通過激光選區融化技術將3D打印材料疊加成型,3D打印義齒就是利用該所的材料打印成型的。
朱杰介紹到,材料與加工研究所是目前國內最早提供各類型3D打印材料的機構,“我們的粉末主要應用于航天航空領域和醫療領域,產品有飛機空速管和艦船管道等。”記者了解到,3D打印技術在某些特定產品的制作上突破了原有工藝限制,粉末疊加成型使得生產內部結構復雜的產品變得更容易;此外,3D打印的設計周期比較短,適應更多的生產制作需要。
該所生產的粉末以球形金屬粉末為主,和傳統粉末相比,硬度范圍更精準,“球形度”(圓度)更高。在幾年前,這種3D打印用的粉末被國外的一些設備商所壟斷,國內企業購置價格非常高。球形金屬粉末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外材料壟斷,為3D打印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材料選擇性,推動了3D打印行業的發展。
激光焊接、精密切割:“厚薄兼施”助推產業發展
激光焊接系統和精密切割系統是廣東省焊接技術研究所(廣東省中烏研究院)的重點展示成果。
10mm厚304不銹鋼激光焊接試樣
激光焊接系統配置了大功率焊接頭、激光-MIG復合焊接頭、三維掃描振鏡等,各類加工頭可安裝在機器人上進行激光加工,通過機器人的驅動程序和更換激光加工頭,可實現大功率激光深熔焊接、激光-MIG復合焊接、激光熱絲焊接、激光掃描焊接等先進焊接技術。
據廣東省焊接技術研究所工程師羅子藝介紹,與傳統的焊接系統相比,該設備最大的特點是輸出功率大。“傳統焊接系統由于輸出功率較低,面對厚板時,容易出現焊接不透徹的情況。”激光焊接系統最大輸出功率可達一萬瓦特,可實現厚度較大板材的焊接。除激光焊接系統外,研究所還展出了精密切割系統,采用單模的光纖激光器,能夠對薄板金屬材料進行精密切割,獲得高質量的裁縫。
南方雙創匯:服務“雙創” 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工作人員在介紹南方雙創匯相關情況
除廣東省新材料研究所、廣東省材料與加工研究所、廣東省焊接技術研究所(廣東省中烏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南方雙創匯作為科技服務平臺也參與了本次的展覽。
南方雙創匯由廣東省科學院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攜手主辦,南方日報、南方新聞網聯合協辦,是廣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權威交易平臺。
“科技型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會遇到人才短缺、技術單一、資金不足等各式各樣的問題。技術研發過后,如何將成果有效地轉移轉化,落到實處,也是企業經常會遇到的難題”。南方雙創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參加激光展,希望通過了解參展科技企業在發展上遇到的“痛點”,制訂并提供解決方案,促成科技企業、科研機構、高校、投融資機構等多方的交流合作。
記者獲悉,該平臺可實現技術/服務同用戶需求的有效對接,進而打造廣東雙創資源聚集、開放、共享和雙創要素轉化、對接、交易的多功能交易平臺。作為全國首個權威創新創業服務總平臺,南方雙創匯還兼具了宣傳報道廣東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熱點和亮點,發布創新主體的產業技術研發動態等特殊功能。
目前,納入平臺的技術服務已超過2000項,入駐服務機構19家、專家超過600人、企業超過200家,后續還將不斷增加,以更大的力度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