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是生意,不是長久的婚姻。 與聯贏激光攜手走過9個年頭之后,招商科技或許還是最后決定選擇結束這段婚姻。
繼11月7號招商科技第一次出手1000股,將其持股降低在10%以下后,聯贏科技成交量便不時出現在新三板成交的龍虎榜上。
12月5日、9日、13日,聯贏激光分別出現了1.34億元、1.2億、8594萬元的成交量;12月19日,雖然成交量略有下滑,但仍然達到708萬的規模,遠高于掛牌近一年來90%交日易的成交量。
如此大的成交量,在富姐看來,除了其第大股東深圳市招商局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外(以下簡稱“招商科技”),很難想像有其它企業有如此大的拋售。要知道,聯贏激光的前十大股東占據該公司71%的股權。
從過往的進入、賣出歷史來看,招商科技確有這樣的可能。2016年的11月7日,招商科技減持了994000股,持股比例降到了9.9995%——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為了股權未達10%的前提下,為后續減持無需公告做準備。
事實上,確實是從那一次減持開始,聯贏激光成交量開始出現巨量成交。
如若真是招商科技減持,那么,從2007年的第一次注資,到2016年11月的退出,招商科技在聯贏激光身上也完美地演繹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九年的時間,實現資產增值達到21倍。
與成交量暴漲的同時,聯贏科技也使出了各種大招,應對的方式堪稱新三板交易的經典教科書。這三次暴漲的成交額共計3.39億元,但聯贏激光股價波動不超過三毛錢。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過程中,聯贏激光并不是單獨在戰斗,它還拉上了9個券商盟友,或是更多的投資人。
在這場戰役中,并沒有輸家,雙方都是贏家。
A、9年21倍,850萬到1.8億
招商科技分兩次入股了聯贏激光。
2007年11月26日,聯贏激光將注冊資本由550萬人民幣增加到784.705萬元人民幣,招商局科技投資出資400萬,其中73.345萬元作為注冊資本投入,取得公司9.347%的股權。
2010年4月,聯贏有限第三次增資擴股,招商局科技投資出資450萬,獲得聯贏激光 5.0625%的股權。
隨后,在多次增資控股之后,在掛牌上市時,招商科技在聯贏激光的股權比例為11.75%;在2016年聯贏激光再一次增資控股之后,招商科技的股權比例為10.77%,合計出資850萬元。
公司登記材料顯示,招商科技由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00%出資,屬于“招商系”旗下全資企業,為100%國企。
按照2016年6月21日-11月6日的所有交易日觀察,招商科技股價在12.5-15.08元左右區間波動;如果依照13元左右的估值,則11月7日聯贏激光的市值為16.9億元。
事實上,截止12月19日,聯贏激光的股價為11.89元,其市值為15.41億元。
以16.9億元,對應減持前招商科技所持的10.77%的股權,則招商招科持有的股票價值1.82億元。
也就是說,從兩次出資850萬元,至持有公司股票價值1.82億元,招商科技9年時間投資回報率為21.4倍。
當然,在4個交易日中,實際交易價格并不是13元。
A.11月7日,減持994000股,首次將持股比例降至10%以下。以當日收盤價12.82元作為粗略估算,減持金額為1274萬元,直接回本,并獲利近50%;
B.12月5日,成交金額1.34億元,收報每股11.95元,換手率為12.28%;
C.12月9日,成交金額為1.2億元,收報每股11.80元,換手率為10.70%;
D.12月13日,成交金額為8594億元,收報每股11.70元,換手率為7.64%。
后三次的成交金額為3.4億元,則買賣雙方各出1.7億元。
歷史在這里出現了奇妙的重合:12月的3個較大量交易日+11月7日招商科技的減持,賣方總計賣出1.82億元的股票,而招商科技持有的聯贏激光股票價格亦為1.82億元。
這難道僅僅是偶然嗎?
B、聯贏激光的報表,券商年底的答卷
與此同時,在這一賣一賣的過程中,聯贏激光的股價只在三毛錢這個區間內進行波動。
所以富姐猜測,券商是聯贏激光背后堅實的后盾。
9家做市券商均在聯贏激光定增發行時進入,其中3家證券公司在今年3月份開始對聯贏激光進行了評級,共有2家增持1家買入,并且對未來股價持看漲的態度。
那么券商托市這個說法可以成立嗎?
聯贏激光2015年年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8%,凈利潤同比增長124%。2014年年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6%,凈利潤同比增長124%。最新中報顯示其凈利潤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凈利潤的一半。
聯贏激光布局國內市場的同時,另一只腳也跨到了國外。聯贏科技目前以國內的市場為主,而且國外的訂單也在逐年上升,已經接近了訂單總數的10%。董事長韓金升發言稱,預計今年銷售訂單可以實現翻倍。
聯贏激光也算新能源行業的老兵。2007年公司就開始涉足鋰電行業。直至今天,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不在少數,國內做動力電池設備的除了聯贏激光,還有大族激光、贏合科技等企業,而且競爭對手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資料顯示,2016年聯贏激光在整個鋰電設備市場占有率為90%。
九年的時間,聯贏激光在動力電池市場依然穩如泰山。
從去年10月份掛牌至今,聯贏科技向投資者和券商交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耀眼的業績,也能給券商在年度總結時添色不少,至少在匯報投投邏輯方面是可以說得通的。
C、放緩的市場 議價能力的降低
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普及,動力電池設備功不可沒。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聯贏激光董事長韓金龍則表示,近幾年國際業務的不斷增長得益于成功拿下了三星SDI、松下等跨國客戶。如果與進口設備相比較的話,韓金龍還是很有信心的。
不過今年的動力電池市場可謂危機四伏,除了動力電池企業小且亂之外,最大的一個因素是政府產業政策的出臺,足以對目前的市場造成較大的打擊。
該政策主要對企業生產能力、技術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和售后服務能力等都作了更細致的規定,單獨憑提高產能標準這一點瞬間“秒殺”小型且產能較低的企業,導致2016年動力電池市場增速的突然“放緩”了。
市場的放緩會導致價格戰開始拼刺刀,而下游客戶的并購重組則有可能出現多家大企業,由此導致利潤率的降低。
但障礙是有兩面性的。市場放緩和下游客戶重組的同時,也對規范市場、完善市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升產能、優化技術的戰鼓已經在暗地里敲響。
至少在目前,聯贏激光仍有優勢。